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8-phenylocta-1,7-diyn-1-yl)quinoline-3-carboxaldehyde | 1235542-6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8-phenylocta-1,7-diyn-1-yl)quinoline-3-carboxaldehyde
英文别名
——
2-(8-phenylocta-1,7-diyn-1-yl)quinoline-3-carboxaldehyde化学式
CAS
1235542-66-1
化学式
C24H19NO
mdl
——
分子量
337.421
InChiKey
QSCBJPROQXPMR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01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29.9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R,5S)-6,6-dimethylbicyclo[3.1.1]hept-2-en-2-yl)meth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 2-(8-phenylocta-1,7-diyn-1-yl)quinoline-3-carboxaldehyde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生成 2-(8-phenylocta-1,7-diyn-1-yl)-3-(Z)-[2-{(1R,5S)-6,6-dimethylbicyclo-[3.1.1]heptan-2-en-2-yl}vinyl]quinoline 、 2-(8-phenylocta-1,7-diyn-1-yl)-3-(E)-[2-{(1R,5S)-6,6-dimethylbicyclo-[3.1.1]heptan-2-en-2-yl}vin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π共轭的磷氮杂苯乙炔衍生物组装成手性配位化合物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
    氮杂[ n ] Helicene磷酸衍生物是通过Fagan-Nugent路线由氮杂[ n ] helicene二炔制备的。已经评估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UV / Vis吸收和发射行为)。已经研究了它们作为P,N螯合Pd II和Cu I的行为:X射线晶体学证明,金属-双(氮杂[ n ] ic烯磷脂)的组装是通过高度立体选择性的配位过程形成的。已获得带有对映体纯的螺旋烯部分的氮杂[6]螺旋烯磷脂,可以制备对映体纯的Pd II和Cu I具有原始拓扑,高摩尔旋转(MR)和圆二色性(CD)的复合物。通过理论研究(对UV / Vis,CD和MR的TDDFT计算),已经详细研究了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结构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氮杂[ Ñ ]螺烯磷杂环衍生物显示π共轭扩展的整个分子上,并且其上氮杂[6]螺烯磷杂的MR影响5c中已经得到证明。最后,研究表明,金属的性质(配位几何形状和电子相互作用)可能会对金属-双(氮杂[
    DOI:
    10.1002/chem.200903234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氯-3-喹啉甲醛1-phenylocta-1,7-diy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61%的产率得到2-(8-phenylocta-1,7-diyn-1-yl)quinoline-3-carbox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π共轭的磷氮杂苯乙炔衍生物组装成手性配位化合物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
    氮杂[ n ] Helicene磷酸衍生物是通过Fagan-Nugent路线由氮杂[ n ] helicene二炔制备的。已经评估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UV / Vis吸收和发射行为)。已经研究了它们作为P,N螯合Pd II和Cu I的行为:X射线晶体学证明,金属-双(氮杂[ n ] ic烯磷脂)的组装是通过高度立体选择性的配位过程形成的。已获得带有对映体纯的螺旋烯部分的氮杂[6]螺旋烯磷脂,可以制备对映体纯的Pd II和Cu I具有原始拓扑,高摩尔旋转(MR)和圆二色性(CD)的复合物。通过理论研究(对UV / Vis,CD和MR的TDDFT计算),已经详细研究了根据实验数据建立的结构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氮杂[ Ñ ]螺烯磷杂环衍生物显示π共轭扩展的整个分子上,并且其上氮杂[6]螺烯磷杂的MR影响5c中已经得到证明。最后,研究表明,金属的性质(配位几何形状和电子相互作用)可能会对金属-双(氮杂[
    DOI:
    10.1002/chem.2009032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