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henyl-quinoline-3-carbonyl chloride | 879721-0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henyl-quinoline-3-carbon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2-Phenyl-chinolin-3-carbonylchlorid
2-phenyl-quinoline-3-carbonyl chloride化学式
CAS
879721-09-2
化学式
C16H10ClNO
mdl
——
分子量
267.714
InChiKey
XAQGQCAFLCLLN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8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9.9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henyl-quinoline-3-carbonyl chloride盐酸硫酸一水合肼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反应 2.0h, 生成 3-bromo-2-phen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John,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31, vol. <2> 131, p. 346,347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Nickel-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Silylation, Borylation, and Amination of Arylamides via a Deamidative Reaction Pathway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镍催化的酰胺脱羰基硅化、硼化和胺化反应。这种新方法允许直接将酰胺转化为芳基硅烷、芳基硼酸酯和芳基胺,并以简单和温和的方式实现碳-杂原子键的形成。
    DOI:
    10.1055/s-0036-15914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e-clinical evidences of the antileishmanial effects of diselenides and selenocyanates
    作者:Pablo Garnica、Mikel Etxebeste-Mitxeltorena、Daniel Plano、Esther Moreno、Socorro Espuelas、Juan Antonio Palop、Antonio Jiménez-Ruiz、Carmen Sanmartín
    DOI:10.1016/j.bmcl.2020.127371
    日期:2020.9
    wide chemical space was assessed for in vitro leishmanicidal activities against Leishmania infantum amastigotes. The cytotoxicity of those compounds was also evaluated on human THP-1 cells. Interestingly most tested derivatives were active in the low micromolar range and seven of them (A.I.3, A.I.7, B.I.1, B.I.2, C.I.7 C.I.8 and C.II.8) stood out for selectivity indexes higher than the ones exhibited by
    一系列的31硒化合物覆盖面广化学品空间被评定为体外leishmanicidal对活动婴儿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还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人THP-1细胞的细胞毒性。有趣的是,大多数经过测试的衍生物在低微摩尔范围内均具有活性,其中有七个(AI3,AI7,BI1,BI2,CI7,CI8和C.II.8)。)的选择性指数高于参考化合物米替福星和依德福星所显示的那些。对这些先导化合物进行了抗感染巨噬细胞的评估,并测定了其锥虫醚还原酶(TryR)的抑制能力,以进一步接近其引起其作用的机理。其中指出了经二化物测试的结构降低感染率的能力。前导化合物中的三种有效地抑制了TryR,因此该酶可能与这些化合物引起其杀菌作用的作用机理有关。
  • 苯基喹啉类TRPV1拮抗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 用
    申请人:中国药科大学
    公开号:CN107721919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本发明涉及通式(I)化合物及其盐,这类化合物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部分化合物活性远高于辛可芬和BCTC,并且几乎无肝毒性、胃粘膜损伤及体温升高副作用,本发明还涉及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含有它们的药物制剂。本发明合成了一系列通式(I)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 John,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31, vol. <2> 131, p. 314,318
    作者:John
    DOI:——
    日期:——
  • Borsche; Sin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37, vol. 532, p. 146,152
    作者:Borsche、Sinn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