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1,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 | 1197819-9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1,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
英文别名
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2S,4aS,6R,7R,8S,8aR)-7,8-diacetyloxy-2-methoxy-2-phenyl-3,4a,6,7,8,8a-hexahydropyrano[3,2-b][1,4]oxathiin-6-yl]methyl acetate
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1,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化学式
CAS
1197819-99-0
化学式
C21H26O9S
mdl
——
分子量
454.498
InChiKey
LZVMVAMUOMFOAV-OXZADQL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1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1,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2,6-二叔丁基-4-甲基吡啶三氟甲磺酸酐二苯基亚砜异丙醇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33h, 以72%的产率得到2-methoxy-2-(S)-phenyl-(3,4,6-tri-O-acetyl-1,2-dideoxy-β-D-glucopyranoso)[1,2-e]-1,4-oxathiane (R)-S-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苯亚砜/三氟甲磺酸酐介导的亚砜转移反应机理研究
    摘要:
    亚砜在有机合成中经常用作手性助剂和试剂,以介导各种化学转化。例如,二苯亚砜和三氟甲磺酸酐可用于激活多种糖基供体,包括半缩醛、糖基和硫糖苷。通过这种方式,醇、烯醇或硫化物被转化为良好的离去基团,用于随后与受体醇的反应。然而,二苯亚砜和三氟甲磺酸酐与氧杂环丙烷硫代糖苷和其他氧杂环己烷的反应会导致硫代糖苷被氧化成亚砜的不同过程。这种出乎意料的氧化反应具有很强的立体选择性,并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其中二苯亚砜既充当氧化剂又充当氧原子源。同位素标记实验支持涉及形成氧代二锍 (S-O-S) 双阳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机制。这些中间体与其他亚砜发生氧交换反应,并且还允许氧杂环中的轴向和赤道亚砜相互转化。氧交换反应的可逆性表明氧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可能受热力学控制,这可能为亚砜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DOI:
    10.1002/chem.20110286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糖基S离子是否参与邻近群体的参与?Oxathiane糖基供体及其立体选择性的基础研究
    摘要:
    邻居小组的参与长期以来一直被用来控制1,2-反式-糖苷的合成。最近,人们对开发类似的合成1,2-顺式-糖苷策略的兴趣日益增长,尤其是使用产生generate离子中间体的辅助基团。但是,关于these离子中间体在这些反应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离子是否实际上参与了邻基团的参与,还是在通过氧杂碳鎓离子中间体进行反应之前它们是系统的静止状态?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个双环硫代糖苷家族的反应性和立体选择性,其中一个氧杂蒽环与糖稠合以形成一个反式十氢化萘样结构。衍生自一种这样的糖基供体的甲基sulf离子非常稳定,可以从乙醇中结晶出来,但在高温下仍能以完全的立体选择性进行反应。通过结合实验和从头算计算,研究了氧杂蒽环中缩酮基团对于维持这种高立体选择性的重要性。根据S N 1和S N 2类型的机制来讨论数据。一系列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趋势与向草碳en离子选择性添加而不是在S N 1和S N 2机制之间的转变更为一致。
    DOI:
    10.1002/chem.20110188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ereoselective glycosylation using oxathiane glycosyl donors
    作者:Martin A. Fascione、Sophie J. Adshead、Susanne A. Stalford、Colin A. Kilner、Andrew G. Leach、W. Bruce Turnbull
    DOI:10.1039/b913308a
    日期:——
    A bicyclic glycosyl donor is activated as an arylsulfonium ion and used to synthesise alpha-glycosides with high stereoselectivity.
    双环糖基供体被活化为芳基ulf离子,并用于合成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α-糖苷。
  • Benzyne arylation of oxathiane glycosyl donors
    作者:Martin A Fascione、W Bruce Turnbull
    DOI:10.3762/bjoc.6.19
    日期:——
    The arylation of bicyclic oxathiane glycosyl donors has been achieved using benzyne generated in situ from 1-aminobenzotriazole (1-ABT) and lead tetraacetate. Following sulfur arylation, glycosylation of acetate ions proceeded with high levels of stereoselectivity to afford alpha -glycosyl acetates in a 'one-pot' reaction,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lternative acceptor alcohols.
    已经使用由 1-氨基苯并三唑 (1-ABT) 和四乙酸铅原位生成的苄实现了双环氧杂环庚烷糖基供体的芳基化。在芳基化之后,乙酸根离子的糖基化以高立体选择性进行,以在“一锅”反应中提供 α-糖基乙酸酯,即使在存在替代受体醇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