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皮甾酮(ecdysterone,β-ecdysone)是一种属于昆虫生长代谢调节激素的类固醇物质。最初由昆虫学家在1954年从蚕蛹中分离出250毫克蜕皮酮(ecdysone),并在多种植物中发现了类似物质。人们发现,蜕皮甾酮不仅在动物界有较高的分布,而且在植物界的分布更为广泛,资源丰富。例如牛膝、川牛膝、桑叶、白毛夏枯草、泽泻、罗汉松、紫杉、乌毛蕨及紫箕等均含有其类似物。
对于蜕皮酮作用机制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甾体物质是通过改变遗传活性,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而发挥作用。随后数年间,蜕皮酮的结构被确定下来。此后,蜕皮激素尤其是蜕皮甾酮的药理作用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并发现它对高等动物同样也表现出较强的药理活性。
作用促进核酸及蛋白质合成
蜕皮甾酮的研究最初是关于其同化作用。
对糖代谢的影响
蜕皮甾酮影响哺乳动物的糖代谢,这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介导。
促进脂类代谢
蜕皮甾酮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与其对cAMP—蛋白激酶系统的作用相关。
免疫调节作用
蜕皮甾酮抑制大鼠腹膜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这可能与其抑制胞内贮存钙动员有关。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为昆虫生长代谢调节激素,蜕皮甾酮在高等动物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在植物界中的分布也十分广泛。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不仅可以为许多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一种从植物中提取蜕皮甾酮的方法如下:
凋亡分析
Western Blot 分析
蜕皮甾酮可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并对人体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