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 406487-9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英文别名
[(2R,3R,4S,5R,6R)-2-(2-oxoethyl)-4,5-bis(phenylmethoxy)-6-(phenylmethoxymethyl)oxan-3-yl] acetate
2-(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化学式
CAS
406487-99-8
化学式
C31H34O7
mdl
——
分子量
518.607
InChiKey
GTQGQSWKGGUNAX-CWMPKMH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38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8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zinc diacetate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Acetic acid (2S,3R,4S,5R,6R)-4,5-bis-benzyloxy-6-benzyloxymethyl-2-(2-oxo-ethyl)-tetrahydro-pyran-3-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锌 (II) 介导的 2'-羰基烷基-α-C-吡喃糖苷的差向异构化为其 β-端基异构体
    摘要:
    α-C-糖苷的 2'-醛和 2'-酮,包括葡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系列,在碱性条件下和在醋酸锌的存在。β-立体选择性与糖底物 2-O-取代的相邻基团无关。因此,这为制备甘露糖-β-C-糖苷提供了一种特别有用的方法。差向异构化可能是由 Zn-烯醇化物的形成引发的,Zn-烯醇化物通过与吡喃糖环-氧的分子内螯合而稳定以形成合成椅船结构。由于 Zn-O 配位产生的活化,C1-O 键发生裂变,导致吡喃糖环打开,随后自发地发生构象变化。
    DOI:
    10.1021/ja017430p
  • 作为产物:
    描述:
    Acetic acid (2R,3R,4S,5R,6R)-2-allyl-4,5-bis-benzyloxy-6-benzyloxymethyl-tetrahydro-pyran-3-yl ester 在 臭氧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2-(2-O-acetyl-3,4,6-tri-O-benzyl-α-D-mannopyranosyl)ethyl 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烯醇化,β-消除和分子内环加成使2'-羰基烷基-C-糖苷发生差向异构。
    摘要:
    用4%NaOMe处理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2-脱氧和2-叠氮基糖的2'-羰基-α-C-糖吡喃糖苷导致端基异构体异构化,使其各自的β-端基异构体具有良好或优异的收率。α-C-吡喃半乳糖苷(10)的2'-醛在氘代甲醇中的差向异构化作用使β-端基异构体在1'-位具有唯一的氘代取代作用,排除了外糖参与的可能性中间体。当使用2,3-二-O-苄基-α/β-1C-阿拉伯呋喃糖苷的2'-醛(36)和2'-酮(41)作为底物时,我们能够获得各自的赤道α-C-阿拉伯吡喃糖苷(37和42)。这些观察结果证实,差向异构体涉及无环的α,β-不饱和醛或酮,它是由2'-羰基-α-C-糖苷的烯醇化和随后的β-消除形成的。此后发生分子内杂-迈克尔环加成反应,导致形成热力学控制的稳定产物,该产物仅是赤道的C-糖吡喃糖苷,但2'-羰基-C-呋喃糖苷除外,其中获得了两种端基异构体的混合物。
    DOI:
    10.1021/jo03444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