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 | 1134030-8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
英文别名
bis(quinoline-2-carboxaldehyde)carbohydrazone;bis-(2-quinolinealdehyde) carbohydrazone
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化学式
CAS
1134030-83-3
化学式
C21H16N6O
mdl
——
分子量
368.398
InChiKey
ACGBKNQZLPJDO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5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1.63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choride dihydrate 、 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甲醇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Cu2(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1H))Cl3]*H2O
    参考文献:
    名称:
    抗癌药物类似物铜(II)配合物的制备,磁性和EPR光谱研究
    摘要:
    合成了五个潜在的双硫代碳carb和双碳carb配体的十个新的铜(II)配合物,并进行了物理化学表征。化合物的光谱和磁性研究与相应配体去质子化形式的不对称二核,三核或四核铜(II)配合物的形成是一致的。所有配合物的可变温度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Cu(II)中心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与非常宽的粉末EPR光谱一致。但是,发现冷冻溶液EPR光谱研究与固态磁研究相矛盾,这表明络合物在溶液中不是很稳定。发现与MALDI MS结果一致的复合物可能碎裂。
    DOI:
    10.1016/j.saa.2008.10.030
  • 作为产物:
    描述:
    喹啉-2-甲醛碳酰肼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87%的产率得到1,5-bis(quinoline-2-carbaldehyde)carbohydraz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啉-2-甲醛的双硫代碳腙和双碳腙的合成和光谱研究:双(喹啉-2-醛)硫代碳腙的晶体结构
    摘要:
    合成了两种具有灵活配位能力的新配体 1,5-双(喹啉-2-甲醛)硫代碳腙和 1,5-双(喹啉-2-甲醛)碳腙,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研究对其进行了表征. IR 光谱数据证明,这些化合物以硫酮/酮互变异构形式存在。双(喹啉-2-醛)硫代碳腙的结构已通过单晶XRD研究得到解决。化合物 C21H16N6S 以三斜晶形式结晶,不对称单元中有两个独立的分子,空间群 $$ {\text{P}}\overline 1$$, Z = 4, V = 1856.1(6) Å3,晶胞参数 a = 11.331(2) Å, b = 11.714(2) Å, c = 15.116(3) Å, α = 100.369(4)°, β = 109.512(4)° 和 γ = 90.134(4)°。两种分子都以硫酮形式存在,并显示出关于两个偶氮甲碱键的 Z-Z 构型,在相反侧具有喹啉氮。硫代碳酰肼部分的 N–N、N–C
    DOI:
    10.1007/s10870-007-9267-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Quinoline based mono- and bis-(thio)carbohydrazones: synthesis, anticancer activity in 2D and 3D cancer and cancer stem cell models
    作者:Aleksandra Božić、Aleksandar Marinković、Snežana Bjelogrlić、Tamara R. Todorović、Ilija N. Cvijetić、Irena Novaković、Christian D. Muller、Nenad R. Filipović
    DOI:10.1039/c6ra23940d
    日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tumor activity of mono- and bis- quinoline based (thio)carbohydrazones was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tests on two human malignant cell lines: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THP-1)...
    通过对两种人类恶性细胞系进行一系列测试,研究了基于单喹啉和双喹啉代)咔唑类抗肿瘤活性的比较研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