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cyclopent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 1082075-07-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cyclopent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1-cyclopentyl-3,4-dihydro-2H-quinoline
1-cyclopent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化学式
CAS
1082075-07-7
化学式
C14H19N
mdl
——
分子量
201.312
InChiKey
KWQMWMFZADRQL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cyclopent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1-重氮基-2,2,2-三氟乙基)苯copper(l) iodid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生成 1-cyclopentyl-6-(2,2-difluoro-1-phenylvin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CH功能化和苯胺的双重作用获得宝石二氟烯烃。
    摘要:
    在这封信中,我们描述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其中廉价的CuI用作催化剂,通过直接的C–H官能化和随后的HF消除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将宝石-二氟烯烃引入简单的富电子苯胺衍生物中。详细的机理研究指出,苯胺衍生物在该反应中起着双重作用,它们充当底物和触发HF消除步骤的基本启动子。
    DOI:
    10.1021/acs.orglett.0c02568
  • 作为产物:
    描述:
    喹啉,1,2,3,4-四氢-,盐酸盐(1:1)环戊酮三乙基硅烷 、 indium(I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9.0h, 以88%的产率得到1-cyclopent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InCl3 / Et3SiH / MeOH系统促进了羰基化合物的高度化学选择性还原胺化。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策略,用于使用InCl3 / Et3SiH / MeOH系统进行醛和酮的还原胺化反应,该系统是一种具有高度化学选择性和非水敏感性的无毒系统。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环状,无环,芳族和脂族胺。发现在我们的条件下,包括酯,羟基,羧酸和烯烃在内的官能团是稳定的。该反应相对于InCl 3和Et 3 SiH均显示出一级动力学曲线。已经采用了诸如NMR和ESI-MS之类的光谱技术来探测由InCl3和Et3SiH在MeOH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和所得物质,这在推导机械方案方面很重要。在ESI-MS研究中,我们首先发现了稳定的甲醇配位的铟(III)物种,该物种可能是室温下氢化铟的温和生成的原因。溶剂的归属对于调节[In-H]物种的反应性至关重要,从而建立了温和的反应条件。该系统在灵活调整氢化物反应性方面具有优势,从而使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
    DOI:
    10.1021/jo80160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ductive Alkylation of Quinolines to <i>N</i>-Alkyl Tetrahydroquinolines Catalyzed by Arylboronic Acid
    作者:Priyanka Adhikari、Dipanjan Bhattacharyya、Sekhar Nandi、Pavan K. Kancharla、Animesh Das
    DOI:10.1021/acs.orglett.1c00302
    日期:2021.4.2
    A boronic acid catalyzed one-pot tandem reduction of quinolines to tetrahydroquinolines followed by reductive alkylation by the aldehyde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is step-economcial synthesis of N-alkyl tetrahydroquinolines has been achieved directly from readily available quinolines, aldehydes, and Hantzsch ester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mechanistic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nique behavior
    已经证明了硼酸催化喹啉单锅串联还原为四氢喹啉,然后通过醛还原烷基化。N-烷基四氢喹啉的这种步骤经济的合成方法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从容易获得的喹啉,醛和汉茨酯直接完成的。机理研究证明了有机硼催化剂作为路易斯酸和氢键供体的独特行为。
  • Access to <i>gem</i>-Difluoro Olefins via C–H Functionalization and Dual Role of Anilines
    作者:Zhen Yang、Chao Pei、Rene M. Koenigs
    DOI:10.1021/acs.orglett.0c02568
    日期:2020.9.18
    In this Letter, we describe a simple, practical approach in which cheap CuI was used as a catalyst to introduce a gem-difluoro olefin onto simple electron-rich aniline derivatives in good yield via direct C–H functionalization and a subsequent HF elimination reaction. Detailed mechanistic studies point at a dual role of aniline derivatives in this reaction, which serve as a substrate and a basic promoter
    在这封信中,我们描述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其中廉价的CuI用作催化剂,通过直接的C–H官能化和随后的HF消除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将宝石-二氟烯烃引入简单的富电子苯胺衍生物中。详细的机理研究指出,苯胺衍生物在该反应中起着双重作用,它们充当底物和触发HF消除步骤的基本启动子。
  • Highly Chemoselective Reductive Am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Promoted by InCl<sub>3</sub>/Et<sub>3</sub>SiH/MeOH System
    作者:On-Yi Lee、Ka-Lun Law、Chun-Yu Ho、Dan Yang
    DOI:10.1021/jo8016082
    日期:2008.11.21
    A new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reductive amination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the InCl3/Et3SiH/MeOH system, which is a nontoxic system with highly chemoselective and nonwater sensitive properties. The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cyclic, acyclic, aromatic, and aliphatic amines. Functionalities including ester, hydroxyl, carboxylic acid, and olefin are found to be stable under
    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策略,用于使用InCl3 / Et3SiH / MeOH系统进行醛和酮的还原胺化反应,该系统是一种具有高度化学选择性和非水敏感性的无毒系统。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环状,无环,芳族和脂族胺。发现在我们的条件下,包括酯,羟基,羧酸和烯烃在内的官能团是稳定的。该反应相对于InCl 3和Et 3 SiH均显示出一级动力学曲线。已经采用了诸如NMR和ESI-MS之类的光谱技术来探测由InCl3和Et3SiH在MeOH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和所得物质,这在推导机械方案方面很重要。在ESI-MS研究中,我们首先发现了稳定的甲醇配位的铟(III)物种,该物种可能是室温下氢化铟的温和生成的原因。溶剂的归属对于调节[In-H]物种的反应性至关重要,从而建立了温和的反应条件。该系统在灵活调整氢化物反应性方面具有优势,从而使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