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fluorine-2-(2,4-dimethyl-3-isoxazol)perfluorocyclopentene | 1350763-7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fluorine-2-(2,4-dimethyl-3-isoxazol)perfluorocyclopentene
英文别名
1-[3,5-dimethyl-4-isoxazole]perfluorocyclopentene;(3,5-dimethyl-4-isoxazolyl)perfluorocyclopentene
1-fluorine-2-(2,4-dimethyl-3-isoxazol)perfluorocyclopentene化学式
CAS
1350763-76-6
化学式
C10H6F7NO
mdl
——
分子量
289.153
InChiKey
SQXZUCLXZIZZT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9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6.0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fluorine-2-(2,4-dimethyl-3-isoxazol)perfluorocyclopentene吡啶正丁基锂三溴化硼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二氯甲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38.0h, 生成 1-(3,5-dimethyl-4-isoxazolyl)-2-{2-methyl-5-[4-hydroxyl-3-(methylene-benzohydrazide)-phenyl]-3-thienyl}perfluorocyclopen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分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领域,公开了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分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分子荧光探针化合物的用途有: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目标实现分子识别;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能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的原位实时检测,能利用光纤进行远距离检测以及通过紫外吸收及荧光等输出信号的变化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利用其荧光开关性质用于制备多重调控光控开关元件;用于制备光致变色发光器件;利用其荧光多重调控特性,可用于设计新型逻辑门等。
    公开号:
    CN104945393B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甲基-4-碘基异恶唑全氟环戊烯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48%的产率得到1-fluorine-2-(2,4-dimethyl-3-isoxazol)perfluorocyclopen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吡啶基的新的不对称异构二芳烃的光致变色
    摘要:
    合成了带有末端吡啶基团的一类新的不对称异构二芳烃,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吡啶基团中氮原子位置对其性能的影响,包括光致变色,酸致变色和荧光。在这三种异构体衍生物,环化量子产率和的吸收最大值邻-取代的二芳基乙烯是最大的,而的荧光量子产率的对取代的二芳基乙烯是最大的。此外,通过刺激酸/碱和光,这三个异构二芳基芳烃显示出多种可寻址的转换行为。将三氟乙酸添加到这些二芳硫醚的溶液中产生质子化的衍生物,该质子化的衍生物也显示出优异的光致变色行为,但是仅对位取代的二芳基乙烯显示出从深红色到紫色的显着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末端吡啶基中氮原子位置的影响在这些异构体二芳基乙烯衍生物的光异构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OI:
    10.1016/j.tet.2012.01.0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lti-responsive photochromism of a new diarylethene with a salicylaldehyde group
    作者:Shiqiang Cui、Shouzhi Pu、Gang Liu
    DOI:10.1016/j.saa.2014.04.080
    日期:2014.11
    A new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 with a salicylaldehyde group was synthesized and fully characterized. With the stimulation of acid/base and light, the diarylethene showed multi-responsive photochromism. The deprotonated derivative of the diarylethene with salicylaldehyde group, due to the addition of triethylamine into its solution, also showed excellent photochromism with distinguishable color change
    合成了具有水杨醛基团的新型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并对其进行了充分表征。在酸/碱和光的刺激下,二芳基乙烯显示出多响应光致变色。由于在其溶液中添加了三乙胺,带有水杨醛基团的二芳基乙烯的去质子化衍生物也显示出优异的光致变色性,具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去质子化的实例可以用三氟乙酸恢复其原始状态。此外,光致变色和酸致变色的过程可以用光和化学物质有效地调节。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三乙胺可显着降低二芳基乙烯的开环和闭环异构体的带隙。
  • The interactive effect between the oxazole-containing optical switch nucleus and carbazole-containing salicylidene Schiff base: Enhancing photoreactivity and tuning the ion sensing property
    作者:Pingping Xi、Chunhong Zheng、Xin Yu、Tingting Zhang、Shengzu Qu、Shouzhi Pu
    DOI:10.1016/j.jphotochem.2022.114352
    日期:2023.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