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哚妥林(MS)是1977年从海洋链霉菌星形孢菌素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咔唑生物碱——十字孢碱(staurosporine)经结构改造获得的活性衍生物,中文俗称为4′-N-苯甲酰胺基-十字孢碱。米哚妥林是一种多重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6年2月19日授予其与其他化学治疗药联用,治疗新诊断为FLT3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突破性治疗药的地位,并给予快速通道审评。米哚妥林于2017年4月28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Rydapt®。此外,还获批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ASM)、伴有血液肿瘤的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AHN)和肥大细胞白血病(MCL)等适应证。
作用机制米哚妥林是多重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体外生化或细胞试验表明,米哚妥林及其人体内主要活性代谢物CGP62221和CGP52421具有抑制野生型FLT3基因、FLT3-ITD突变、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突变、酪氨酸蛋白激酶KIT基因的野生型和D816V突变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β(PDGFRα/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PKC)族成员的活性。米哚妥林显示出抑制FLT3基因受体信号和细胞增殖的能力,诱导白血病细胞表达ITD和TKD突变体的FLT3受体凋亡或过量表达野生型FLT3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细胞。米哚妥林也抑制肥大细胞KIT信号、细胞增殖和组胺释放,并诱导细胞凋亡。
用途米哚妥林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和C-kit具有抗增殖特性。
药效学米哚妥林的药动学显示出依时性特征,开始服药后的第1周内,血浆药物谷浓度(Cmin)开始上升,约4周后达到峰值。口服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为300 mg/kg以上。CGP62221和CGP52421是米哚妥林的主要活性代谢物。
体外研究Midostaurin (pkc412) 是一种广谱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强烈与常规PKC-α、-β 和 -γ, PDGFRβ, VEGF-R2, VEGF-R1,及CDK 1-cyclin B复合物的ATP结合位点相互作用。在相似的亚微摩尔浓度时,在体外抑制多种人类和动物细胞系的生长。此外,Midostaurin (pkc412) 在体外也有效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并诱导细胞在G2/M期累积形成巨核,具有广泛的碎片和凋亡小体。同时,它还能够逆转肿瘤细胞中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性。
体内研究除了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通过作用于PKCs),米哚妥林还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过作用于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来抑制肿瘤生长。与细胞毒性剂如Doxorubicin, Cyclophosphamide, Cisplatin 和 Gemcitabine协同作用,产生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能有助于抗转移和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口服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300 mg/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