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ethyl 2-(2-iodo-5-methylphenethyl)-6-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2-carboxylate | 1394351-3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ethyl 2-(2-iodo-5-methylphenethyl)-6-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2-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S)-ethyl 2-(2-iodo-5-methylphenethyl)-6-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2-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394351-30-4
化学式
C22H26INO2
mdl
——
分子量
463.358
InChiKey
QLBXBOLFJPFZET-JOCHJYF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
  • 拓扑面积:
    38.3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in Copper-Catalyzed Asymmetric Ullmann-Type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Qian Cai、Fengtao Zhou
    DOI:10.1055/s-0032-1317866
    日期:——
    Ullmann-type coupl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thods for the formation of aryl C–C, C–N, and C–O bonds. Yet asymmetric Ullmann coupling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in both ligand and reaction designs. The success of the first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intramolecular Ullmann C–N coupling reaction through an asymmetric desymmetrization strategy offers a new way
    Ullmann 型偶联是形成芳基 C-C、C-N 和 C-O 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由于配体和反应设计中的巨大挑战,不对称 Ullmann 偶联很少受到关注。通过不对称去对称化策略的第一个催化对映选择性分子内 Ullmann C-N 偶联反应的成功为开发此类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变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阐述了去对称化策略在 Ullmann 型耦合中的重要性,并概述了该领域的一些未来方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