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nitrophenyl 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 39698-2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nitrophenyl 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para-nitrophenyl β-rutinoside;Rha(a1-6)Glc(b)-O-Ph(4-NO2);(2S,3R,4R,5R,6R)-2-methyl-6-[[(2R,3S,4S,5R,6S)-3,4,5-trihydroxy-6-(4-nitrophenoxy)oxan-2-yl]methoxy]oxane-3,4,5-triol
p-nitrophenyl 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39698-28-7
化学式
C18H25NO12
mdl
——
分子量
447.396
InChiKey
XKTWNFBGFVEBPL-GYFNHIK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36.4±60.0 °C(Predicted)
  • 密度:
    1.6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204
  • 氢给体数:
    6
  • 氢受体数:
    1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GUNATA, Y. Z.;BIRON, C.;SAPIS, J. C.;BAYONOVE, C., VITIS, 28,(1989) N, C. 191-197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L-rhamnopyranose4-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 在 α-L-rhamnosyl-β-D-glucosid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K2 in Pichia pastoris 作用下, 以 aq. phosphate buffer 、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2.8%的产率得到p-nitrophenyl 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黑曲霉的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酶(芸香糖苷酶):新型二糖苷酶的表征和合成潜力
    摘要:
    我们报告的第一异源生产的真菌rutinosidase(6- ö -α-大号-rhamnopyranosyl-β- d在-glucopyranosidase)巴斯德毕赤酵母。从培养基中纯化重组芸香糖苷酶以使其具有明显的均质性并进行生化表征。该酶与芦丁反应并切割二糖芦丁糖和糖苷配基之间的糖苷键。此外,它显示出高的转糖基化活性,将芦丁糖作为糖基供体从芦丁转移到各种醇和酚上。重组芸香糖苷酶的实用性通过其在伯醇(饱和和不饱和),仲,无环和酚醇的广谱芸香糖苷的合成以及用于制备游离芸香糖中的用途得到证明。此外,α-大号用于rutinosidase测定显色底物的α-鼠李糖苷酶催化的合成-对-硝基苯基β-芸香糖苷-进行说明。
    DOI:
    10.1002/adsc.2014005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quential enzymic hydrolysis of potentially aromatic glycosides from grape
    作者:Ziya Gunata、Sylvaine Bitteur、Jean-Marc Brillouet、Claude Bayonove、Robert Cordonnier
    DOI:10.1016/0008-6215(88)80012-0
    日期:1988.12
    Abstrac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α- l -arabinofuranosidase, α- l -rhamnopyranosidase, and β- d -glucopyranosidase on p -nitrophenyl and grape monoterpenyl disaccharide-glycosides has been studied. First, the (1→6) linkage is cleaved by either α- l -arabinofuranosidase or α- l -rhamnosidase, and arabinose, rhamno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noterpenyl β- d -glucosides are released. Subsequently, liberation
    摘要研究了α-1-阿拉伯呋喃糖苷酶,α-1-鼠李糖喃糖苷酶和β-d-葡糖喃糖苷酶对对硝基苯基和葡萄单萜二糖二糖苷的作用机理。首先,通过α-1-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或α-1-鼠李糖苷酶切割(1→6)键,并释放阿拉伯糖鼠李糖和相应的单萜烯基β-d-葡糖苷。随后,在β-d-葡糖苷酶作用后,释放出单萜醇。这些糖苷酶可能用于增强葡萄汁和衍生饮料的香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