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E,4R,6R,7E,10R,11R,12S,16S)-4,6,10,12-tetrakis(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1-methyl-16-(triethylsilyloxy)-1-iodooctadeca-1,7-diene | 1000694-6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E,4R,6R,7E,10R,11R,12S,16S)-4,6,10,12-tetrakis(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1-methyl-16-(triethylsilyloxy)-1-iodooctadeca-1,7-diene
英文别名
triethyl-[(3S,7S,8R,9R,11E,13R,15R,17E)-7,9,13,15-tetrakis[[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8-iodo-8-methyloctadeca-11,17-dien-3-yl]oxysilane
(1E,4R,6R,7E,10R,11R,12S,16S)-4,6,10,12-tetrakis(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1-methyl-16-(triethylsilyloxy)-1-iodooctadeca-1,7-diene化学式
CAS
1000694-66-5
化学式
C49H105IO5Si5
mdl
——
分子量
1041.7
InChiKey
WAJKWHFYDWDZAM-MZLCYZC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83
  • 重原子数:
    60
  • 可旋转键数:
    3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2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Biosynthesis of Spinosyn in <i>Saccharopolyspora </i><i>spinosa</i>:  Synthesis of the Cross-Bridging Precursor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SpnJ
    作者:Hak Joong Kim、Rongson Pongdee、Qingquan Wu、Lin Hong、Hung-wen Liu
    DOI:10.1021/ja076580i
    日期:2007.11.28
    of the spinosyn aglycone suggests an intriguing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its formation,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initiated by the oxidation of the 15-OH group of the mature polyketide precursor and may involve a Diels-Alder-type [4 + 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Three possible routes, which differ in the order of oxidation and cyclization events, can be envisioned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core structure
    多杀菌素是糖基化的聚酮化合物衍生的大环内酯,具有全氢苯并二核心,该核心可能是通过一系列分子内交叉桥接反应形成的。多杀菌素苷元的不寻常结构表明其形成有一个有趣的生物合成途径,预计该途径是由成熟聚酮化合物前体的 15-OH 基团的氧化引发的,并且可能涉及 Diels-Alder 型 [4 + 2]环加成反应。可以设想用于核心结构的生物合成的三种可能的途径,其氧化和环化事件的顺序不同。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序列分析导致推测 spnJ 可能是氧化酶基因。为了探索分子内环形成的早期阶段,我们克隆并表达了spnJ基因,并纯化了具有黄素蛋白特征的SpnJ蛋白。还合成了 SpnJ 的两种可能的底物,即线性成熟聚酮化合物前体和相应的环化大环内酯。对这些化合物与 SpnJ 的孵育混合物进行 TLC 和 HPLC 分析表明,只有合成的大环内酯才能转化为相应的酮。该结果清楚地表明,由于线性聚酮化合物不是 SpnJ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