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dimethyluracil-5-d | 40436-5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dimethyluracil-5-d
英文别名
5-Deuterio-1,3-dimethylpyrimidine-2,4-dione
1,3-dimethyluracil-5-d化学式
CAS
40436-52-0
化学式
C6H8N2O2
mdl
——
分子量
141.134
InChiKey
JSDBKAHWADVXFU-WFVSFCR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硫氰酸铵1,3-dimethyluracil-5-d 在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 copper(II)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8%的产率得到1,3-dimethyl-5-thiocyanatopyrimidine-2,4(1H,3H)-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尿嘧啶的区域选择性直接C–H硫代和硫氰化
    摘要:
    已经成功开发了分别使用二硫化物和硫氰酸盐作为偶联伙伴的铜催化尿嘧啶的C–H直接硫醇化和硫氰化作用。这些规程使C–H键的裂解和C–S键的形成得以有效进行,从而提供了有用的方法,以优良的产率获得了尿嘧啶衍生物5位上的各种硫代取代基。
    DOI:
    10.1002/ejoc.201900343
  • 作为产物:
    描述:
    5-氯-1,3-二甲基嘧啶-2,4(1H,3H)-二酮氘代四氢呋喃偶氮二异庚腈三正丁基氢锡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32%的产率得到1,3-dimethyluracil-5-d
    参考文献:
    名称:
    氢化三丁锡以THF- d 8为氘源介导的卤素-氘交换反应
    摘要:
    开发了一种区域选择性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THF- d 8作为氘源,通过Bu 3 SnH引发的卤素-氘交换反应,对多种芳香族化合物进行区域选择性氘化。
    DOI:
    10.1016/j.tet.2010.12.0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lternative I-D Exchange Reaction on Pyrimidine and Purine Nuclei Mediated by Tributyltin Hydride Using THF-<i>d</i> <sub>8</sub> as a Deuterium Source
    作者:Tomonobu Mutsumi、Kazuo Maruhashi、Yasunari Monguchi、Hironao Sajiki
    DOI:10.1055/s-0028-1083548
    日期:——
    A method for the regioselective deuteration of pyrimidine and purine rings mediated by BU 3 SnH using THF-d 8 as a deuterium source on the basis of a radical reaction was developed.
    开发了一种基于自由基反应使用 THF-d 8 作为源的 BU 3 SnH 介导的嘧啶嘌呤环的区域选择性化方法。
  • Cobalt-catalyzed dehalogenative deuterations with D2O
    作者:Bing-Zhi Chen、Ding-Wei Ji、Bo-Chao Zhou、Xiao-Yu Wang、Heng Liu、Boshun Wan、Xiang-Ping Hu、Qing-An Chen
    DOI:10.1016/s1872-2067(23)64624-8
    日期:2024.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