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4,6-bis(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 | 207916-0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4,6-bis(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
英文别名
2-Chloro-4,6-bis(perfluorophenoxy)-1,3,5-triazine;2-chloro-4,6-bis(2,3,4,5,6-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
2-chloro-4,6-bis(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化学式
CAS
207916-05-0
化学式
C15ClF10N3O2
mdl
——
分子量
479.621
InChiKey
HZZBQXQADIEKC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51.1±55.0 °C(Predicted)
  • 密度:
    1.81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31.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7.1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chloro-4,6-bis(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96.74h, 生成 1-(3-((4-((3-fluorobenzyl)amino)-6-(perfluorophenoxy)-1,3,5-triazin-2-yl)amino)propyl)pyrr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小分子靶向禁止素来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和凋亡
    摘要:
    抑制素1和2(PHB1 / 2)是涉及黑色素生成和致癌途径的支架蛋白。我们假设,PHB1配体黑色素可能除了在黑色素细胞中具有已知的黑色素生成活性外,还可能显示抗癌作用。在这里,我们公开了一种方便的黑色素生成素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方法。我们发现,在57个新的黑色素生成素类似物中,两个(Mel9和Mel41)通过激活与PHB2相互作用的蛋白之一,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并上调与小眼症相关的表达,从而显着促进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生成。转录因子(MITF)。这些类似物也激活ERK。此外,除了其促黑素生成活性外,我们还发现黑素生成素及其活性类似物可诱导多种癌细胞系的凋亡,包括黑色素瘤细胞,并且这种作用是由AKT生存途径的抑制引起的。我们的发现提出了PHBs作为LC3 / ERK / MITF黑色素生成信号调节剂的新假定功能,并表明Mel9和Mel41可能为开发候选药物治疗黑色素瘤和其他类型的癌症提供基础。
    DOI:
    10.1016/j.ejmech.2018.06.052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聚氯氰五氟苯酚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45%的产率得到2-chloro-4,6-bis(pentafluorophenoxy)-1,3,5-tri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超分子键接触对2,2'-二吡啶基氨基/ s-三嗪配体的铁(ii)配合物的自旋交叉行为的影响†
    摘要:
    相关配体的反应 2-(N,N-双(2-吡啶基)氨基)-4,6-双(苯氧基)-(1,3,5)三嗪(L1)和2-(N,N-双(2-吡啶基)氨基)-4,6-双(五氟苯氧基)-(1,3,5)三嗪(L1 F F)与硫氰酸铁(II)产生了两种具有独特协同行为的自旋交联配位化合物。反式- [铁(L1)2(NCS)2 ]·2CH 2氯2(1)显示一个非常逐渐过渡为中心在Ť ½= 233 K,其特征在于,一个Δ Ť 80(即该温度范围内其中80%的认为发生了90 K的跃迁,而氟化的反式[[Fe(L1 F F)2(NCS)2 ]·2CH 3 CN(3)的跃迁明显更陡峭(并且集中在Ť ½= 238 K),具有Δ Ť 80 50 K,从由氟化酚基团引起的超分子接触得到的。配位化合物相当于1与硒氰酸根阴离子,即反式- [铁(L1)2(NCSE)2 ]·4CH 2氯2 ·4CH 3 OH(2),也表现出SCO特性在中心Ť
    DOI:
    10.1039/c3dt50326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