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bis(4'-maleimidophenyl)-1,3,4-oxadiazole | 80938-8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bis(4'-maleimidophenyl)-1,3,4-oxadiazole
英文别名
1-[4-[5-[4-(2,5-Dioxopyrrol-1-yl)phenyl]-1,3,4-oxadiazol-2-yl]phenyl]pyrrole-2,5-dione
2,5-bis(4'-maleimidophenyl)-1,3,4-oxadiazole化学式
CAS
80938-88-1
化学式
C22H12N4O5
mdl
——
分子量
412.361
InChiKey
SEISBBVPBHFZE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benzoyl-2,3-bis(bromomethyl)indole2,5-bis(4'-maleimidophenyl)-1,3,4-oxadiazole 在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7%的产率得到Bis[4-(5-benzoyl-1,3-dioxo-1,2,3,3a,4,5,10,10a-octahydropyrrolo[3,4-b]carbazol-2-yl)phenyl]-1,3,4-oxad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功能化二芳基间隔基的新型双(四氢吡咯并[3,4- b ]咔唑)的合成
    摘要:
    一些新的双(四氢吡咯并[3,4- b ]咔唑)是通过原位生成的吲哚-2,3-喹二甲烷与各种双马来酰亚胺作为亲二烯物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以及二苯胺与琥珀酸的反应合成的。并入双咔唑的酸酐基团。在一个特殊的反应中,引入了精胺接头。新的双咔唑代表了开发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的潜在DNA配体。
    DOI:
    10.1039/b006899n
  • 作为产物:
    描述:
    2,5-二(4-氨基苯基)恶二唑 在 cobalt(II) acetate 、 乙酸酐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2,5-bis(4'-maleimidophenyl)-1,3,4-oxad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功能化二芳基间隔基的新型双(四氢吡咯并[3,4- b ]咔唑)的合成
    摘要:
    一些新的双(四氢吡咯并[3,4- b ]咔唑)是通过原位生成的吲哚-2,3-喹二甲烷与各种双马来酰亚胺作为亲二烯物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以及二苯胺与琥珀酸的反应合成的。并入双咔唑的酸酐基团。在一个特殊的反应中,引入了精胺接头。新的双咔唑代表了开发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的潜在DNA配体。
    DOI:
    10.1039/b006899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ew bis(tetrahydropyrrolo[3,4-b]carbazoles) with a functionalized diaryl spacer
    作者:Farokh Mehrabani、Ulf Pindur
    DOI:10.1039/b006899n
    日期:——
    Some new bis(tetrahydropyrrolo[3,4-b]carbazoles) were synthesized by Diels–Alder reactions of in-situ generated indole-2,3-quinodimethanes with a variety of bismaleimides as dienophiles and also by reaction of dianilines with a succinic acid anhydride group incorporated into a biscarbazole. In a special reaction a spermine linker was introduced. The new biscarbazoles represent potential DNA ligands
    一些新的双(四氢吡咯并[3,4- b ]咔唑)是通过原位生成的吲哚-2,3-喹二甲烷与各种双马来酰亚胺作为亲二烯物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以及二苯胺与琥珀酸的反应合成的。并入双咔唑的酸酐基团。在一个特殊的反应中,引入了精胺接头。新的双咔唑代表了开发新的抗肿瘤活性药物的潜在DNA配体。
  • Synthesis of Bismaleimides Bearing Electron-Donating Chromophores and Their Fluorescence Behavior during Copolymerization
    作者:Xin Zhang、Ying-Hua Jin、Hui-Xiang Diao、Fu-Sheng Du、Zi-Chen Li、Fu-Mian Li
    DOI:10.1021/ma0205111
    日期:2003.5.1
    (symbolized as A(=)−D(*)−A(=)), as well as their saturated model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eady-state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pectra were investigated. These A(=)−D(*)−A(=) monomers display strong intramolecular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heir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and lifetimes a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ir model compound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ctron-poor CC bond of maleimide
    带有二苯基甲胺,三苯胺或2,5-二苯基-1,3,4-恶二唑发色团(表示为A (=)-D (*) -A (=))的双马来酰亚胺和双钛亚酰亚胺以及它们的饱和模型化合物为合成,并研究了它们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这些A (=)- D (*) -A (=)单体显示出强烈的分子内荧光猝灭。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寿命通常低于其模型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寿命。发现马来酰亚胺和衣康酰亚胺单元的电子贫C C C键(A (=))起着分子内淬灭,这是相关的A的电子接受能力的关键作用(=) A之间的几何布置和(=)和给电子性发色团(d (*) )。分子内猝灭归因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这通过分子间荧光猝灭和时间分辨荧光研究得到证实。在分子内猝灭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一种新的荧光方法来监测双马来酰亚胺的聚合和固化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碳原子数。聚合和固化过程中的C键消耗量。新的荧光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本征荧光技术来利用,而且可以通过外在荧光技术来利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颜料红254 颜料橙73 颜料橙 71 赛拉霉素 裂假丝菌素 苯扎托品氢溴酸盐 苯乙醇,2-(甲氧基甲基)-(9CI) 细交链孢菌酮酸 禾大壮 甲基4-甲酰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4-甲氧基-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4-二溴-2,5-二氧代-2H-吡咯-1(5H)-羧酸叔丁酯 甲基2-氮杂双环[3.2.0]庚-3,6-二烯-2-羧酸酯 甲基1-甲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R)-3-羟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烯丙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氯化烯丙基(3-氯-2-羟基丙基)二甲基铵 氨基甲酰基-2,2,5,5-四甲基-3-吡咯啉-1-氧基 氟酰亚胺 异丙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己二酸,聚合1,3-二异氰酸基甲基苯,1,2-乙二醇,甲基噁丙环并,噁丙环和1,2-丙二醇 四琥珀酰亚胺金(3+)钾盐 四丁基铵琥珀酰亚胺 吡啶氧杂胺 吡啶,2-[4-(4-氟苯基)-3,4-二氢-2H-吡咯-5-基]- 吡咯烷-2,4-二酮 吡咯布洛芬 叔丁基4-溴-2-氧代-2,5-二氢-1H-吡咯-1-甲酸叔丁酯 叔丁基1H,2H,3H,4H,5H,6H-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酯盐酸盐 叔-丁基4-(4-氯苯基)-2-氧亚基-2,5-二氢-1H-吡咯-1-甲酸基酯 利收 假白榄内酰胺 二氯马来酸的N-(间甲基苯基)酰亚胺 二-硫代-二(N-苯基马来酰亚胺) 乙基4-羟基-1-[(4-甲氧苯基)甲基]-5-羰基-2-(3-吡啶基)-2H-吡咯-3-羧酸酯 乙基2-氧代-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乙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1-苄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β.-核-六吡喃糖,1,6-脱水-2-O-(2-氰基苯基)甲基-3-脱氧-4-O-甲基- [4-(2,5-二氧代吡咯-1-基)苯基]乙酸酯 [3-乙酰基-2-(4-氟-苯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吡咯-1-基]-乙酸 [3-(甲氧羰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3,4-二(溴甲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2R)-1-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基]乙腈 S,S'-[(1-羟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3,4-二基)二(亚甲基)]二甲烷硫代磺酸酯 N-重氮基-4-(2,5-二氧代吡咯-1-基)苯磺酰胺 N-苯基马来酰亚胺 N-甲氧基羰基顺丁烯二酰亚胺 N-甲基-4-羟基-5-氧代-3-吡咯啉-3-羧酸乙酯铁螯合物 N-氨基甲酰马来酰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