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冰片烯(NB)常温下为白色透明结晶,易升华。它主要用于合成环烯烃共聚物(COC)。COC具有低密度、低吸湿性、高透明性、高耐热性、高折光指数以及优良的加工性能等优势,在工业界受到高度关注。
应用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共聚单体,可与乙烯、丙烯和苯乙烯等α-烯烃在Ziegler-Natta或茂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非开环聚合反应制备环烯烃共聚物。这种材料兼具低密度、低吸湿性、高透明性、高耐热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近年来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在光学、电子、医药包装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一种降冰片烯的生产方法采用两个串联的第一釜式反应器和第二釜式反应器。具体步骤如下:
将配制好的双环戊二烯(DCPD)、溶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以及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溶液,通过泵从第一釜式反应器的底部连续送入。开启搅拌后通入所需比例的乙烯气体,使乙烯溶解在溶剂中;其中乙烯与双环戊二烯(DCPD)的摩尔比为10~50:1,溶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与双环戊二烯(DCPD)的重量比为0.5~2.0:1,阻聚剂对叔丁基邻苯二酚(TBC)加入量为双环戊二烯(DCPD)质量的0.003%。反应温度控制在170~190℃之间,并通过乙烯压缩机持续补充反应消耗的乙烯以维持系统压力为7~11MPa,物料在第一釜式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10~120分钟,在此期间连续排出至第二釜式反应器。
在第二釜式反应器中,继续控制反应温度为200~220℃,持续补充反应消耗的乙烯,使系统压力维持在7~10MPa之间,物料停留时间为10~80分钟。反应后的液体通过设置在反应器侧面的出料口连续排出至精制系统进行溶剂甲基异丁基酮(MIBK)回收和降冰片烯(NB)产品的精制。循环使用的溶剂可以多次利用。精制后得到的降冰片烯(NB)纯度可达99.9%以上。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5-Norbornadiene | 121-46-0 | C7H8 | 92.1405 |
—— | endo-Dicyclopentadien | 1755-01-7 | C10H12 | 132.20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1α,4α,4aβ,5α,8α,8aβ)-1,2,3,4,4a,5,8,8a-octahydro-1,4:5,8-dimethanonaphthalene | 90243-18-8 | C12H16 | 160.259 |
—— | (Z)-3-((1R,3S)-3-vinylcyclopentyl)prop-2-en-1-ol | —— | C10H16O | 152.236 |
—— | syn-7-bromo-norbornene | 20047-65-8 | C7H9Br | 173.052 |
—— | anti-Bicyclo(2.2.1)hept-2-en-7-ol | 694-70-2 | C7H10O | 110.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