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烯菌酯纯品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原药含量≥95%,熔点在117~119℃(纯品)和123~124°C之间。其蒸气压为4.5×10⁻⁵Pa。该物质难溶于甲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但易溶于氯仿、丙酮、二甲亚砜及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溶剂。
作用机理氰烯菌酯具有独特的杀病机制,主要作用于禾谷镰孢菌的肌球蛋白。该杀菌剂不仅具备优异的保护效果,还能有效治疗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麦类赤霉病以及由串珠镰孢菌引发的水稻恶苗病。研究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棉花枯萎病等多种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EC₅₀值分别为0.117±0.036μg/mL和0.107±0.020μg/mL。
研究发现,氰烯菌酯能够降低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并改变其萌发方式。具体表现为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处萌发的比例增加;同时,该物质还能使分生孢子膨大、发生畸形,并导致芽管肿胀、扭曲,显著抑制其伸长生长。然而,在对抗性菌株方面,氰烯菌酯对分生孢子芽管的伸长抑制作用较小,致畸效果也不明显。
防治对象氰烯菌酯广泛用于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棉花枯萎病、香蕉巴拿马病、水稻恶苗病、西瓜枯萎病以及各类作物的根茎部病害(如枯萎病和根腐病)等。
合成方法氰烯菌酯可通过以下反应合成,以苯甲醛或苯腈为起始原料: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ethyl 2-(hydroxy(phenyl)methylene)malonate | 91024-55-4 | C12H11NO3 | 217.224 |
—— | 2-cyano-3-methoxy-3-phenyl-acrylic acid ethyl ester | 70638-61-8 | C13H13NO3 | 231.25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ethyl (Z)-2-cyano-3-(methylamino)-3-phenylprop-2-enoate | 39491-80-0 | C13H14N2O2 | 230.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