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 | 33593-0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methoxyphenyl 2,3,4,6-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2R,3S,4S,5R,6S)-3,4,5-triacetyloxy-6-(2-methoxyphen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33593-07-6
化学式
C21H26O11
mdl
——
分子量
454.431
InChiKey
MBYNLAGQJUZLMD-XDWAVFM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0-102 °C
  • 沸点:
    511.7±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2
  • 拓扑面积:
    13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2-methoxyphenyl β-D-galact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亚苄基糖苷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对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和分子模型研究
    摘要:
    这项工作描述了合成,结构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 H和13 C核磁共振-NMR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HRMS)以及由亚苄基葡糖苷设计的一系列新糖苷的生物学评估。衍生自丁子香酚(23)对光滑念珠菌有活性。在HRMS分析中观察到的计算值和发现值之间的质量准确度低于5 ppm,使用该技术提出分子式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决定保持亚苄基为23,同时改变糖单位(葡萄糖或半乳糖)或天然糖苷(丁子香酚,异丁香酚,二氢丁香酚或愈创木酚)以检查它们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由于进行的化学修饰无助于增强抗真菌活性,因此针对四种癌细胞系(HeLa:宫颈癌; MDA-MB-231:乳腺癌; T-24:尿液)进一步筛选了合成的化合物(23-30)膀胱癌; TOV-21G:卵巢癌)。葡糖苷27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活性(IC 50与对照药物多柔比星相比,针对所有分析的癌细胞系均具有10.08-59.91μM)的选择性指
    DOI:
    10.1016/j.molstruc.2021.130186
  • 作为产物:
    描述:
    1,2,3,4,6-D-葡萄糖五乙酸酯氢溴酸 、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酸酐 为溶剂, 反应 11.0h, 生成 2-methoxyphenyl-tetra-O-acetyl-β-D-galact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亚苄基糖苷的合成和结构表征,对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和分子模型研究
    摘要:
    这项工作描述了合成,结构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 H和13 C核磁共振-NMR光谱和高分辨率质谱-HRMS)以及由亚苄基葡糖苷设计的一系列新糖苷的生物学评估。衍生自丁子香酚(23)对光滑念珠菌有活性。在HRMS分析中观察到的计算值和发现值之间的质量准确度低于5 ppm,使用该技术提出分子式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决定保持亚苄基为23,同时改变糖单位(葡萄糖或半乳糖)或天然糖苷(丁子香酚,异丁香酚,二氢丁香酚或愈创木酚)以检查它们对抗真菌活性的影响。由于进行的化学修饰无助于增强抗真菌活性,因此针对四种癌细胞系(HeLa:宫颈癌; MDA-MB-231:乳腺癌; T-24:尿液)进一步筛选了合成的化合物(23-30)膀胱癌; TOV-21G:卵巢癌)。葡糖苷27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活性(IC 50与对照药物多柔比星相比,针对所有分析的癌细胞系均具有10.08-59.91μM)的选择性指
    DOI:
    10.1016/j.molstruc.2021.1301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br/>[FR] COMPOSÉS ET MÉTHODES DE TRAITEMENT D'INFECTIONS BACTÉRIENNES
    申请人:UNIV WASHINGTON
    公开号:WO2019094631A1
    公开(公告)日:2019-05-16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various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such a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本发明涉及各种化合物、组合物和治疗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的方法。
  • 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glycomimetic FmlH ligands as inhibitors of bacterial adhesion dur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作者:Vasilios Kalas、Michael E. Hibbing、Amarendar Reddy Maddirala、Ryan Chugani、Jerome S. Pinkner、Laurel K. Mydock-McGrane、Matt S. Conover、James W. Janetka、Scott J. Hultgren
    DOI:10.1073/pnas.1720140115
    日期:2018.3.20
    of ∼90 nM, representing a major advancement in potency relative to the characteristically weak nature of most carbohydrate–lectin interactions. 29β-NAc binds tightly to FmlH by engaging the residues Y46 through edge-to-face π-stacking with its A-phenyl ring, R142 in a salt-bridge interaction with its carboxylate group, and K132 through water-mediated hydrogen bonding with its N-acetyl group. Administration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多药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正成为一项严重的临床挑战,因此有必要寻找替代疗法来消除这些感染的致病机制。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使用多种分子伴侣-胶合剂通路菌毛,其中的黏附素具有不同的受体特异性,可以在各种宿主组织和生境中定殖。例如,UPEC F9菌毛特异性结合在肾脏和发炎的膀胱上的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表位。使用X射线结构指导方法,虚拟筛选和多重ELISA阵列,我们合理设计了芳基半乳糖苷和N抑制F9菌毛粘附素FmlH的-乙酰半乳糖氨基糖苷。铅化合物29β-NAc是具有K i的联苯基N-乙酰基-β-半乳糖氨基糖苷大约90 nM,相对于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凝集素相互作用的特征较弱的特性,其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29β-NAc通过与A46环通过面对面π堆叠与残基Y46,与羧酸酯基团进行盐桥相互作用的R142和与水通过氢键结合的K132与残基Y46紧密结合,从而与FmlH紧密结合。
  • Synthese einiger Glykoside
    作者:Kazutosi Nisizawa
    DOI:10.1246/bcsj.16.155
    日期:1941.6
  • Novik, E. R.; Sokolov, V. M.; Studentsov, E. P.,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86, p. 159 - 165
    作者:Novik, E. R.、Sokolov, V. M.、Studentsov, E. P.、Zakharov, V. I.、Lavrent'ev, A. N.
    DOI:——
    日期:——
  • Jain, S. M.; Devi, Sunita; Bani, 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8, vol. 27, # 1-12, p. 1019 - 1023
    作者:Jain, S. M.、Devi, Sunita、Bani, S.、Singh, Surjit、Singh, G. B.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