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 | 880477-5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
英文别名
(Z)-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
E-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化学式
CAS
880477-52-1
化学式
C19H21BrO
mdl
——
分子量
345.279
InChiKey
KEEONYJNHMUHHX-UPHRSUR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5.0±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6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R-(+)-1,1'-联萘-2,2'-双二苯膦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1SR,2RS,5RS)-2-(indan-1-yl)-5-phenyltetrahydr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 Pd 催化的碳醚化和碳胺化。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机理和产物立体化学的影响
    摘要:
    烯烃的分子内 Pd 催化的碳醚化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提供 2-indan-1-yltetrahydrofuran 产物,并具有良好至极好的非对映选择性。这些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取决于 Pd 催化剂的结构。使用 PCy(3) 或 P[(4-MeO)C(6)H(4)](3) 作为 Pd 的配体导致芳烃和氧原子跨双键的顺式加成,而使用(+/-)-BINAP 或 DPP-苯提供由反加成产生的产物。催化剂引起的立体化学变化可能是由于反应机制的变化。有证据表明,syn-加成产物源自前所未有的跨环烯烃插入的 11 元 Pd(Ar)(OR) 配合物。相比之下,反加成产物似乎来自瓦克型反氧化钯。还描述了对类似 Pd 催化的分子内碳胺化反应的研究,该反应提供了由顺式加成产生的 2-indan-1-ylpyrrolidines。
    DOI:
    10.1021/ja057489m
  • 作为产物:
    描述:
    3-(2-溴苯基)丙醛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potassium tert-butyl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0.75h, 生成 E-7-(2-bromophenyl)-1-phenylhept-4-e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 Pd 催化的碳醚化和碳胺化。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机理和产物立体化学的影响
    摘要:
    烯烃的分子内 Pd 催化的碳醚化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提供 2-indan-1-yltetrahydrofuran 产物,并具有良好至极好的非对映选择性。这些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取决于 Pd 催化剂的结构。使用 PCy(3) 或 P[(4-MeO)C(6)H(4)](3) 作为 Pd 的配体导致芳烃和氧原子跨双键的顺式加成,而使用(+/-)-BINAP 或 DPP-苯提供由反加成产生的产物。催化剂引起的立体化学变化可能是由于反应机制的变化。有证据表明,syn-加成产物源自前所未有的跨环烯烃插入的 11 元 Pd(Ar)(OR) 配合物。相比之下,反加成产物似乎来自瓦克型反氧化钯。还描述了对类似 Pd 催化的分子内碳胺化反应的研究,该反应提供了由顺式加成产生的 2-indan-1-ylpyrrolidines。
    DOI:
    10.1021/ja057489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ramolecular Pd-Catalyzed Carboetherification and Carboamination. Influence of Catalyst Structure on Reaction Mechanism and Product Stereochemistry
    作者:Josephine S. Nakhla、Jeff W. Kampf、John P. Wolfe
    DOI:10.1021/ja057489m
    日期:2006.3.1
    is likely due to a change in reaction mechanism. Evidence is presented that suggests the syn-addition products derive from an unprecedented transannular alkene insertion of an 11-membered Pd(Ar)(OR) complex. In contrast, the anti-addition products appear to arise from Wacker-type anti-oxypalladation. Studies on analogous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carboamination reactions, which afford 2-indan-1-ylpyrrolidines
    烯烃的分子内 Pd 催化的碳醚化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提供 2-indan-1-yltetrahydrofuran 产物,并具有良好至极好的非对映选择性。这些反应的立体化学结果取决于 Pd 催化剂的结构。使用 PCy(3) 或 P[(4-MeO)C(6)H(4)](3) 作为 Pd 的配体导致芳烃和氧原子跨双键的顺式加成,而使用(+/-)-BINAP 或 DPP-苯提供由反加成产生的产物。催化剂引起的立体化学变化可能是由于反应机制的变化。有证据表明,syn-加成产物源自前所未有的跨环烯烃插入的 11 元 Pd(Ar)(OR) 配合物。相比之下,反加成产物似乎来自瓦克型反氧化钯。还描述了对类似 Pd 催化的分子内碳胺化反应的研究,该反应提供了由顺式加成产生的 2-indan-1-ylpyrrolidine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