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 959419-4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英文别名
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4-[[4-chloro-2,4,6,6-tetrakis(4-formylphenoxy)-1,3,5-triaza-2λ5,4λ5,6λ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2-yl]oxy]benzaldehyde
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化学式
CAS
959419-43-3
化学式
C35H25ClN3O10P3
mdl
——
分子量
775.972
InChiKey
IZAZCHVVNBADA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
  • 重原子数:
    52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6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Hydroxyphenyl)ethyl]-3,4-diphenylpyrrole-2,5-dione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生成 4-[[2-[4-[2-(2,5-Dioxo-3,4-diphenylpyrrol-1-yl)ethyl]phenoxy]-4,4,6,6-tetrakis(4-formylphenoxy)-1,3,5-triaza-2lambda5,4lambda5,6lambda5-triphosphacyclohexa-1,3,5-trien-2-yl]oxy]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量身定制的控制和优化含磷树枝状聚合物上膦酸末端的数量,以离体激活人单核细胞。
    摘要:
    描述了一系列膦酸封端的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该集合基于一组独特的树突结构参数-环(三磷腈)核心,苄基branches分支和膦酸表面-并旨在研究膦酸酯(膦酸)表面负载对离体激活人类单核细胞的影响。从通用的六氯环(三磷腈)N(3)P(3)Cl(6)开始,获得了六个第一代树枝状聚合物,带有一到六个完整的分支,从而导致4、8、12、16、20和24个膦酸酯末端。还通过具有环(四磷腈)核和32个末端的第一代树枝状聚合物,在致密堆积的极限处探索了表面载荷,并具有基于AB(2)/ CD(5)生长模式并带有60个末端的第一代树状聚合物。这些树状聚合物对人单核细胞的激活证实了整个树状结构具有生物活性的要求,并确定了具有四个分支的树状聚合物,因此16个膦酸酯末端是最具生物活性的。
    DOI:
    10.1002/chem.200701063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羟基苯甲醛六氯环三磷腈cae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76%的产率得到penta(4-formylphenoxy)chloro-cyclo(triphospha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独特细胞死亡途径的一流CuII和AuIII金属化磷树枝状化合物的有效抗癌功效。
    摘要:
    合成了一流的CuII和AuIII金属化的磷树枝状分子,并显示出对几种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的显着抗增殖活性。数据表明,细胞毒性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减少而增加,而用AuIII取代CuII则大大增加了金属磷树突的抗增殖活性。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细胞死亡途径与由普通树突复合的金属的性质有关。CuII金属化的树突显示出强力的caspase依赖性细胞死亡途径,而AuIII金属化的树突则显示出caspase依赖性的凋亡途径。
    DOI:
    10.1002/chem.2020010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e of Dendrimers to Stimulate Cell Growth
    申请人:Majoral Jean-Pierre
    公开号:US20090142316A1
    公开(公告)日:2009-06-04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dendrimers with monophosphonic or bisphosphonic terminations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cell cultures or to activate cells in culture.
    本发明涉及在细胞培养中使用具有单磷酸或双磷酸端基的树枝状聚合物,以促进细胞培养的生长或激活细胞。
  • 一种亚磷酸酯钠盐修饰的两亲性含磷树冠大分子纳米胶束及其制备和应用
    申请人:东华大学
    公开号:CN113292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磷酸酯钠盐修饰的两亲性含磷树冠大分子纳米胶束及其制备和应用,纳米胶束以亚磷酸酯钠盐修饰的两亲性含磷树冠大分子为原料,通过在水中自组装获得。本发明原料为商品化来源,制备的两亲性含磷树冠大分子的分子量均一,制备方法简单,反应过程可控性高,易于操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材料可用做疏水性抗氧化药物的载体且富含抗炎活性的亚磷酸酯钠盐基团,与已报道的聚酰胺‑胺型树冠大分子纳米胶束相比具有更高的包封率、上载率和更好的抗炎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治疗效果,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functional dendrimers: preliminary use for the coating of gold surfac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osteoblasts (HOB)
    作者:Edwin R. de Jong、Nicole Deloch、Wolfgang Knoll、Cédric-Olivier Turrin、Jean-Pierre Majoral、Anne-Marie Caminade、Ingo Köper
    DOI:10.1039/c5nj00620a
    日期:——

    Dendrimers having one dithiolane and ammonium or carboxylate functions have been synthesized for coating gold surfaces interacting with human osteoblasts.

    具有一个二硫杂环和铵或羧基功能的树状聚合物已被合成,用于包覆与人类成骨细胞相互作用的金表面。
  • 一种含磷树冠大分子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东华大学
    公开号:CN110294777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树冠大分子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六氯环三磷腈为核通过层层修饰的方法合成新型含磷树冠大分子,在其表面修饰吡啶进而得到表面具有金属离子螯合位点的新型含磷树冠大分子,直接络合铜离子和金离子,形成杂化纳米材料,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本发明原料为商品化来源,制备的含磷树冠大分子的分子量均一,制备方法简单,反应过程可控性高,易于操作,具有多个金属离子螯合位点;本发明制备的杂化纳米材料可用于抗肿瘤研究,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含磷树冠大分子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 和应用
    申请人:东华大学
    公开号:CN11162090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磷树冠大分子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杂化纳米材料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原料为商品化来源,制备的含磷树冠大分子的分子量均一,制备方法简单,反应过程可控性高,易于操作;本发明制备的纳米材料可用于肿瘤化疗和基因联合治疗研究,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