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armakon1600-01503273 | 13609-6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armakon1600-01503273
英文别名
[(8S,10R,11S,13S,17R)-11-hydroxy-17-(2-hydroxyacetyl)-10,13-dimethyl-3-oxo-2,6,7,8,9,11,12,14,15,16-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17-yl] butanoate
Pharmakon1600-01503273化学式
CAS
13609-67-1
化学式
C25H36O6
mdl
——
分子量
432.5
InChiKey
BMCQMVFGOVHVNG-ZNBJZEB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0.0 to 214.0 °C
  • 沸点:
    466.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0914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许)、甲醇(少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37210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GM9002000

SDS

SDS:4d8edd10d651c9fc6fa12cf033953430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产品描述

丁酸氢化可的松是一种甾体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发炎及过敏皮肤的反应,同时亦能抑制与细胞加速再生有关联的反应。因此它常用于缓解多种症状,如红斑、肿、皮肤增厚、皮肤表面粗糙的减退,以及减轻瘙痒、灼热感和疼痛等问题。

适应症

丁酸氢化可的松适用于治疗各型湿疹、过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扁平苔藓、婴儿苔藓、进行性掌跖角化症、屑病、非特异性肛门、外阴及阴囊瘙痒症等。

药代动力学

丁酸氢化可的松经皮肤迅速吸收,在皮肤内迅速显示高浓度,随后向血液转运后被酯酶解为氢化可的松。它在消化道、肝、肾及膀胱中分布较多,并主要通过粪便排泄。

副作用

长期连续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偶见药物性寻常痤疮样疹、酒渣样皮炎、口周皮炎,面颊及口周等处潮红、丘疹、脓疱、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鱼鳞病样皮肤变化、紫癜、多毛、色素脱失等。

生物活性

丁酸氢化可的松是一种有效的局部用皮质甾类药物,可用于治疗一系列炎症性皮肤病,并作为激素类药使用。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