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amino-5,5-dibenzyl-3-nitroso-5H-1,2-oxathiole-2,2-dioxide | 1097641-8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mino-5,5-dibenzyl-3-nitroso-5H-1,2-oxathiole-2,2-dioxide
英文别名
5,5-dibenzyl-3-nitroso-2,2-dioxooxathiol-4-amine
4-amino-5,5-dibenzyl-3-nitroso-5H-1,2-oxathiole-2,2-dioxide化学式
CAS
1097641-88-7
化学式
C17H16N2O4S
mdl
——
分子量
344.391
InChiKey
HNYBKORDFCTQB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6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98.82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amino-5,5-dibenzyl-3-nitroso-5H-1,2-oxathiole-2,2-dioxide 在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30.0 ℃ 、206.85 kPa 条件下, 反应 1.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从β-氨基γ-内酯到不常见的双环吡啶和吡嗪杂环系统:合成以及细胞抑制和抗病毒活性
    摘要:
    本文中,我们描述了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作为合成迄今为止几乎未知的3 H- [1,2]-草硫醇[4,3- b ]吡啶和吡嗪1,1的中间体的首次成功应用二氧化物双环杂环系统。对所有新化合物的抗病毒和抑制细胞生长活性进行了评估。化合物3a,15a和21a抑制HIV-1诱导的细胞病变。化合物7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抑制活性,可以被视为进一步探索的潜在抗肿瘤候选物。
    DOI:
    10.1002/cmdc.201000546
  • 作为产物:
    描述:
    4-amino-5,5-dibenzyl-5H-1,2-oxathiole-2,2-dioxide溶剂黄146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5h, 以81%的产率得到4-amino-5,5-dibenzyl-3-nitroso-5H-1,2-oxathiole-2,2-di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4-氨基-5H-1,2-草硫醇-2,2-二氧化物杂环系统的反应性:组合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
    很少研究4-氨基-5H-1,2-草硫醇-2,2-二氧化物(或β-氨基-γ-磺内酯)杂环系统的反应性。在这里,我们描述了该系统对在C-5位置不同取代的易于获得的模型底物上的亲电试剂和胺的反应性。已经研究了多种C亲电试剂,羰基亲电试剂(例如酰氯,异氰酸酯或醛)以及卤素或氮亲电试剂。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的C-3和4-氨基位置都能够进行亲电反应,反应产物取决于所用的亲电试剂和反应条件。另一方面,胺的亲核攻击仅在C-5位置带有脂环取代基的螺环底物中发生在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的C-4位置。螺环底物和非螺环底物之间的比较计算研究表明,在中间体化合物上发生的构象变化是观察到的反应性差异的原因。而且,这些构象变化似乎导致烯胺体系的N-4和C-3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增加,并且在存在胺的情况下螺环底物对亲电试剂的反应性可能增强。还提供了与此预测的增强的反应性一致的实验数据。在中间体化合物上进行的反应,解释了
    DOI:
    10.1002/chem.2008004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vity of the 4-Amino-5<i>H</i>-1,2-Oxathiole-2,2-Dioxide Heterocyclic System: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作者:Sonia de Castro、M. Teresa Peromingo、Angel E. Lozano、María-José Camarasa、Sonsoles Velázquez
    DOI:10.1002/chem.200800433
    日期:2008.10.29
    The reactivity of the 4-amino-5H-1,2-oxathiole-2,2-dioxide (or beta-amino-gamma-sultone) heterocyclic system has scarcely been studied. Here we describe the reactivity of this system towards electrophiles and amines on readily available model substrates differently substituted at the C-5 position. A variety of C-electrophiles, carbonyl electrophiles (such as acyl chlorides, isocyanates, or aldehydes)
    很少研究4-氨基-5H-1,2-草硫醇-2,2-二氧化物(或β-氨基-γ-磺内酯)杂环系统的反应性。在这里,我们描述了该系统对在C-5位置不同取代的易于获得的模型底物上的亲电试剂和胺的反应性。已经研究了多种C亲电试剂,羰基亲电试剂(例如酰氯,异氰酸酯或醛)以及卤素或氮亲电试剂。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的C-3和4-氨基位置都能够进行亲电反应,反应产物取决于所用的亲电试剂和反应条件。另一方面,胺的亲核攻击仅在C-5位置带有脂环取代基的螺环底物中发生在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的C-4位置。螺环底物和非螺环底物之间的比较计算研究表明,在中间体化合物上发生的构象变化是观察到的反应性差异的原因。而且,这些构象变化似乎导致烯胺体系的N-4和C-3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增加,并且在存在胺的情况下螺环底物对亲电试剂的反应性可能增强。还提供了与此预测的增强的反应性一致的实验数据。在中间体化合物上进行的反应,解释了
  • From β-Amino-γ-sultone to Unusual Bicyclic Pyridine and Pyrazine Heterocyclic Systems: Synthesis and Cytostatic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作者:Sonia de Castro、Olga Familiar、Graciela Andrei、Robert Snoeck、Jan Balzarini、María-José Camarasa、Sonsoles Velázquez
    DOI:10.1002/cmdc.201000546
    日期:2011.4.4
    β‐amino‐γ‐sultone system as an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hitherto virtually unknown 3H‐[1,2]‐oxathiole [4,3‐b]pyridine and pyrazine 1,1‐dioxide bicyclic heterocyclic systems. All novel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viral and cytostatic activities. Compounds 3 a, 15 a, and 21 a inhibited HIV‐1‐induced cytopathicity. Compound 7 showed remarkable cytostatic activity, and can be regarded
    本文中,我们描述了β-氨基-γ-磺内酯系统作为合成迄今为止几乎未知的3 H- [1,2]-草硫醇[4,3- b ]吡啶和吡嗪1,1的中间体的首次成功应用二氧化物双环杂环系统。对所有新化合物的抗病毒和抑制细胞生长活性进行了评估。化合物3a,15a和21a抑制HIV-1诱导的细胞病变。化合物7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抑制活性,可以被视为进一步探索的潜在抗肿瘤候选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