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
花色素苷通过(2R,3R)-二氢
黄酮醇和(2R,3S,4S)-隐
花色素从(+)-
柚皮苷衍生,它们最终被
花色素苷合酶(ANS)氧化。近来,ANS的作用受到质疑,因为来自拟南芥的
重组酶主要表现出
黄酮醇合酶(FLS)活性,而ANS活性可忽略不计。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议,即ANS和FLS可以选择带有“β面” C-3羟基的二氢类
黄酮底物,并最初通过“α面”羟基化形成3-geminal二醇。非洲菊杂种
重组ANS的分析完全支持该提议,并扩展至
儿茶素和
表儿茶素异构体,作为描述酶特异性的潜在底物。非洲菊ANS将(+)-
儿茶素转化为两种主要产物和一种次要产物,而ent(-)-
儿茶素(2S,3R-trans-
儿茶素),(-)-
表儿茶素,ent(+)-
表儿茶素(2S,3S-不接受顺式-
表儿茶素和(-)-没食子
儿茶素。(+)-
儿茶素的K(m)值在175 microM下测定,并且通过LC-MS(n)和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