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白菜素又称矮茶素,是从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scens (Hook.f.et Thoms.) Engl.)的全草中提取的一种针状或结晶状粉末。该植物是2015版药典新增品种,主产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春秋季采收后,清洗干净泥沙,去除根部枯叶,晒干即可。
(1)岩白菜素腹腔注射和灌胃对小鼠及猫都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据动物实验推测,其止咳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咳嗽中枢发挥作用,不同于吗啡类的中枢镇咳药物,且不会增强其他中枢的抑制效果。
(2)它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并具备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此外,岩白菜素还能够促进病变组织恢复。
来源植物岩白菜又称呆白菜、岩壁菜、红岩七或岩七。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为虎耳草科植物岩白菜 (Bergenia purpurascens (Hook. f.et Thoms.) Engl.) 或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rassifolia (L.) Fritsch)的根茎或全草。前者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地,后者则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山区。它是纳西族常用药材之一。
本品味道苦涩,性平。功能祛痰镇咳、收敛止血以及止泻。常用于治疗咳嗽、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腹泻、痢疾、淋浊和赤白带下等病症。例如,将本品与筋骨草煎服或使用岩白菜片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配合百部、百合、天冬、麦冬等药物可治疗肺结核咳嗽。此外,它还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并具有舒筋活络的效果。有时也作为滋补强壮药来调理体虚头晕等症状。外用时可捣敷治黄水疮,煎服量为6~12克。
实验研究岩白菜全草含有岩白菜素等香豆精类成分;根茎中主要含岩白菜素;厚叶岩白菜的根富含熊果酚甙及鞣质。对小鼠具有镇咳作用,300mg/kg剂量与磷酸可待因60mg/kg效果相似,岩白菜素同样具备此功能,并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浸剂在试管中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适用于治疗痢疾和腹泻。厚叶岩白菜富含维生素P,其水提取物长期口服能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未见毒性反应。
功效作用岩白菜素是岩白菜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被视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多种以岩白菜素为原料的复方制剂已用于临床治疗,如岩白菜片和岩白菜注射液等。
应用白色疏松针状结晶或结晶粉末,熔点238℃。易溶于水和醇,无臭味苦,遇光受热后逐渐变色。
用途取生药(落新妇或岩菖蒲)粗粉,用95%乙醇浸煮后浓缩回收乙醇。浓溶液加氨水至pH 9-10使岩白菜素粗品沉淀析出。再将此粗品溶于乙醇中并利用活性炭脱色后重结晶得到成品。以生药计,收率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