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zido-1-(dimethoxymethyl)benzene | 1416168-90-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zido-1-(dimethoxymethyl)benzene
英文别名
1-azido-2-(dimethoxymethyl)benzene;1-Azido-2-(dimethoxymethyl)benzene
2-azido-1-(dimethoxymethyl)benzene化学式
CAS
1416168-90-5
化学式
C9H11N3O2
mdl
——
分子量
193.205
InChiKey
QPEBJWLFULTFQ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3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zido-1-(dimethoxymethyl)benzene 、 sodium hydride 、 对甲苯磺酸N,N-二异丙基乙胺 、 N-[(dimethylamino)-3-oxo-1H-1,2,3-triazolo[4,5-b]pyridin-1-yl-methylene]-N-methylmethanam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三甲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芳香堆积对糖苷反应性的影响:平衡 CH/π 和阳离子/π 相互作用以稳定糖基-氧代碳鎓离子
    摘要:
    碳水化合物/芳烃堆积代表了糖苷分子识别的重复关键基序,无论是通过蛋白质结合域、酶还是合成受体。有趣的是,有人提出芳香族残基也可能通过阳离子/π 相互作用稳定带正电荷的氧代碳鎓类中间体/过渡态,从而有助于糖苷键的形成/裂解。虽然芳香堆积对糖苷识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但其对糖基供体反应性的影响仍有待探索。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关于这个相关主题的第一项实验研究。我们的策略基于大量模型系统的设计、合成和反应性评估,包括各种糖苷供体/芳香复合物。已经明确考虑了不同的堆积几何形状和动态特征、异头离去基团、糖构型和反应条件。获得的结果强调了范德华力和库仑力对碳水化合物/芳香复合物的反应性的相反影响:根据这种平衡的结果,芳香平台确实可以发挥各种作用,从反应抑制一直延伸到评价增强功能。尽管芳香族/糖基阳离子接触是高度动态的,但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芳香族对糖基化过程的辅助确实是可行的,对酶工程和有机催化具
    DOI:
    10.1021/jacs.9b03285
  • 作为产物:
    描述:
    2-叠氮基苯甲醛原甲酸三甲酯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5%的产率得到2-azido-1-(dimethoxymeth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N -[(α-杂取代)-2-甲苯基]酮亚胺的 1,5-(H,RO,RS)移位/6π-电子环闭合串联过程:相对迁徙能力和激活效应的案例研究†
    摘要:
    已制备了许多在邻位被不同的非环状缩醛官能团(缩醛,单硫缩醛,二硫缩醛)或仅被一个烷氧基甲基或(烷硫基)甲基取代的N-芳基酮亚胺,并在甲苯中进行热处理解决方案。在平稳加热下,带有两个非连续缩合序列的酮亚胺的非环状缩醛转化为3,4-二氢喹啉,这是第一个机理步骤,涉及氢化物或烷氧基的1,5交替迁移,随后是随后的6π电环闭合。带有无环单硫缩醛和二硫缩醛功能的杂聚枯烯通过一个独特的连续过程,涉及硫烷酸酯基团的选择性迁移。仅带有一个醚或硫醚基团的酮戊二烯仅通过1,5氢化物移位引发的串联序列进行转化。所有这些转化作为最终反应产物提供了具有一系列取代模式的各种喹啉衍生物。从这些实验中,可以提取出迁移倾向的以下顺序:RS> RO>H。也可以估计以下相对激活活性的顺序:RO> RS>H。
    DOI:
    10.1039/c2ob27010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mpact of Aromatic Stacking on Glycoside Reactivity: Balancing CH/π and Cation/π Interactions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Glycosyl-Oxocarbenium Ions
    作者:Laura Montalvillo-Jiménez、Andrés G. Santana、Francisco Corzana、Gonzalo Jiménez-Osés、Jesús Jiménez-Barbero、Ana M. Gómez、Juan Luis Asensio
    DOI:10.1021/jacs.9b03285
    日期:2019.8.28
    recognition of glycosides, either by protein binding domains, enzymes or synthetic receptors. Interestingly,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aromatic residues might also assist in the formation/cleavage of glycosidic bonds by stabilizing positively charged oxocarbenium-like intermediates/transition states through cation/π interactions. While the significance of aromatic stacking on glycoside recognition is
    碳水化合物/芳烃堆积代表了糖苷分子识别的重复关键基序,无论是通过蛋白质结合域、酶还是合成受体。有趣的是,有人提出芳香族残基也可能通过阳离子/π 相互作用稳定带正电荷的氧代碳鎓类中间体/过渡态,从而有助于糖苷键的形成/裂解。虽然芳香堆积对糖苷识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但其对糖基供体反应性的影响仍有待探索。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关于这个相关主题的第一项实验研究。我们的策略基于大量模型系统的设计、合成和反应性评估,包括各种糖苷供体/芳香复合物。已经明确考虑了不同的堆积几何形状和动态特征、异头离去基团、糖构型和反应条件。获得的结果强调了范德华力和库仑力对碳水化合物/芳香复合物的反应性的相反影响:根据这种平衡的结果,芳香平台确实可以发挥各种作用,从反应抑制一直延伸到评价增强功能。尽管芳香族/糖基阳离子接触是高度动态的,但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芳香族对糖基化过程的辅助确实是可行的,对酶工程和有机催化具
  • 1,5-(H, RO, RS) shift/6π-electrocyclic ring closure tandem processes on N-[(α-heterosubstituted)-2-tolyl]ketenimines: a case study of relative migratory aptitudes and activating effects
    作者:Mateo Alajarín、Baltasar Bonillo、Raúl-Angel Orenes、María-Mar Ortín、Angel Vidal
    DOI:10.1039/c2ob27010b
    日期:——
    A number of N-aryl ketenimines, substituted at the ortho position either with different non-cyclic acetalic functions (acetals, monothioacetals, dithioacetals) or with only one alkoxymethyl or (alkylthio)methyl group, have been prepared and submitted to thermal treatment in toluene solution. Under smooth heating the ketenimines bearing non-cyclic acetals converted into 3,4-dihydroquinolines following
    已制备了许多在邻位被不同的非环状缩醛官能团(缩醛,单硫缩醛,二硫缩醛)或仅被一个烷氧基甲基或(烷硫基)甲基取代的N-芳基酮亚胺,并在甲苯中进行热处理解决方案。在平稳加热下,带有两个非连续缩合序列的酮亚胺的非环状缩醛转化为3,4-二氢喹啉,这是第一个机理步骤,涉及氢化物或烷氧基的1,5交替迁移,随后是随后的6π电环闭合。带有无环单硫缩醛和二硫缩醛功能的杂聚枯烯通过一个独特的连续过程,涉及硫烷酸酯基团的选择性迁移。仅带有一个醚或硫醚基团的酮戊二烯仅通过1,5氢化物移位引发的串联序列进行转化。所有这些转化作为最终反应产物提供了具有一系列取代模式的各种喹啉衍生物。从这些实验中,可以提取出迁移倾向的以下顺序:RS> RO>H。也可以估计以下相对激活活性的顺序:RO> RS>H。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