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enesulfonyl 2,3,4,6-tetra-O-methyl-α-D-mannopyranoside | 1054646-7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enesulfonyl 2,3,4,6-tetra-O-methyl-α-D-man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R,3S,4S,5R,6R)-3,4,5-trimethoxy-6-(methoxymethyl)oxan-2-yl] benzenesulfonate
benzenesulfonyl 2,3,4,6-tetra-O-methyl-α-D-man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054646-73-9
化学式
C16H24O8S
mdl
——
分子量
376.428
InChiKey
SOYAGLACABFOEB-RBGFHDK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97.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enesulfonyl 2,3,4,6-tetra-O-methyl-α-D-mannopyranoside异丙醇二氯甲烷-D2 为溶剂, 反应 1.67h, 生成 isopropyl 2,3,4,6-tetra-O-methyl-β-D-mannopyranoside 、 isopropyl 2,3,4,6-tetra-O-methyl-α-D-man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探讨亚砜催化半缩醛活化在脱水糖基化中的作用机理。
    摘要:
    亚砜-共价催化的概念已经建立在通用的半缩醛羟基活化/取代反应的背景下,以形成异头键。侧重于半缩醛活化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转化是在磺酸酐和除酸剂的存在下,通过糖基磺酸盐物种(10)的中介进行的,该过程在添加外部亲核试剂之前处于静止状态以及随后的糖苷键形成。通过动态监测13 C- 16 / 18技术成功确定10中18 O的掺入比例作为其形成的函数O同位素化学位移扰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半缩醛活化是通过将半缩醛羟基最初亲核加成到假定的磺酸sulf 6的S(IV)中心而进行的。通过独立合成,结构验证,和1 H NMR检测糖基氧ulf 11在亚砜3转化为糖基磺酸盐10的亚砜催化转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DOI:
    10.1021/jo050294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探讨亚砜催化半缩醛活化在脱水糖基化中的作用机理。
    摘要:
    亚砜-共价催化的概念已经建立在通用的半缩醛羟基活化/取代反应的背景下,以形成异头键。侧重于半缩醛活化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转化是在磺酸酐和除酸剂的存在下,通过糖基磺酸盐物种(10)的中介进行的,该过程在添加外部亲核试剂之前处于静止状态以及随后的糖苷键形成。通过动态监测13 C- 16 / 18技术成功确定10中18 O的掺入比例作为其形成的函数O同位素化学位移扰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半缩醛活化是通过将半缩醛羟基最初亲核加成到假定的磺酸sulf 6的S(IV)中心而进行的。通过独立合成,结构验证,和1 H NMR检测糖基氧ulf 11在亚砜3转化为糖基磺酸盐10的亚砜催化转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DOI:
    10.1021/jo050294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bing the Mechanism of Sulfoxide-Catalyzed Hemiacetal Activation in Dehydrative Glycosylation
    作者:Timothy A. Boebel、David Y. Gin
    DOI:10.1021/jo050294c
    日期:2005.7.1
    nucleophile and subsequent glycosidic bond formation. Successful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18O incorporation in 10 as a function of its formation, via the technique of dynamic monitoring of 13C−16/18O isotopic chemical shift perturbations,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that hemiacetal activation proceeds through initial nucleophilic addition of the hemiacetal hydroxyl to the S(IV)-center of putative
    亚砜-共价催化的概念已经建立在通用的半缩醛羟基活化/取代反应的背景下,以形成异头键。侧重于半缩醛活化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这种转化是在磺酸酐和除酸剂的存在下,通过糖基磺酸盐物种(10)的中介进行的,该过程在添加外部亲核试剂之前处于静止状态以及随后的糖苷键形成。通过动态监测13 C- 16 / 18技术成功确定10中18 O的掺入比例作为其形成的函数O同位素化学位移扰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半缩醛活化是通过将半缩醛羟基最初亲核加成到假定的磺酸sulf 6的S(IV)中心而进行的。通过独立合成,结构验证,和1 H NMR检测糖基氧ulf 11在亚砜3转化为糖基磺酸盐10的亚砜催化转化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