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lyl 2,3,5-tris(p-methoxybenzyl)-D-lyxofuranoside | 630108-9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llyl 2,3,5-tris(p-methoxybenzyl)-D-lyxofuranoside
英文别名
Mob(-2)[Mob(-3)][Mob(-5)]Lyxf-O-allyl;(2R,3S,4S)-3,4-bis[(4-methoxyphenyl)methoxy]-2-[(4-methoxyphenyl)methoxymethyl]-5-prop-2-enoxyoxolane
allyl 2,3,5-tris(p-methoxybenzyl)-D-lyxofuranoside化学式
CAS
630108-92-8
化学式
C32H38O8
mdl
——
分子量
550.649
InChiKey
YGHLYCVJBJJVAH-OONCSAH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7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llyl 2,3,5-tris(p-methoxybenzyl)-D-lyxofuranoside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dichloronickel(II)二异丁基氢化铝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73%的产率得到(2R,3S,4R)-2,3,5-tris(4-methoxybenzyloxy)-pentane-1,4-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S-核糖高半胱氨酸酶 (LuxS) 的催化机理:通过 13C NMR 光谱法直接观察酮中间体
    摘要: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 (LuxS) 催化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 (SRH) 的硫醚键断裂,产生 l-同型半胱氨酸和 4,5-二羟基-2,3-戊二酮 (DHPD)。这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 II 型自诱导剂 (AI-2) 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先前的研究表明,LuxS 含有催化必需的 Fe2+ 离子。使用 2-和 3-13C-标记的 SRH 作为底物和 13C NMR 光谱研究了 LuxS 的催化机制。这些研究揭示了催化途径中存在 2- 和 3- 酮中间体。化学合成了 2-酮中间体,并证明了其化学和动力学能力。结果支持金属离子催化内部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机制,将羰基从 C-1 位置移动到 C-3 位置。随后在 C-4 和 C-5 位置进行 β-消除将高半胱氨酸作为游离硫醇释放。结果还表明,Cys-84 和 Glu-57 是催化过程中质子转移的可能的通用酸/碱,并且酮中间体在重新结合和反应完成之前从酶活性位点释放。
    DOI:
    10.1021/ja0369663
  • 作为产物:
    描述:
    D-lyxose氢氧化钾硫酸四丁基溴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allyl 2,3,5-tris(p-methoxybenzyl)-D-lyxofu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核糖高半胱氨酸酶 (LuxS) 的催化机理:通过 13C NMR 光谱法直接观察酮中间体
    摘要: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 (LuxS) 催化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 (SRH) 的硫醚键断裂,产生 l-同型半胱氨酸和 4,5-二羟基-2,3-戊二酮 (DHPD)。这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 II 型自诱导剂 (AI-2) 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先前的研究表明,LuxS 含有催化必需的 Fe2+ 离子。使用 2-和 3-13C-标记的 SRH 作为底物和 13C NMR 光谱研究了 LuxS 的催化机制。这些研究揭示了催化途径中存在 2- 和 3- 酮中间体。化学合成了 2-酮中间体,并证明了其化学和动力学能力。结果支持金属离子催化内部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机制,将羰基从 C-1 位置移动到 C-3 位置。随后在 C-4 和 C-5 位置进行 β-消除将高半胱氨酸作为游离硫醇释放。结果还表明,Cys-84 和 Glu-57 是催化过程中质子转移的可能的通用酸/碱,并且酮中间体在重新结合和反应完成之前从酶活性位点释放。
    DOI:
    10.1021/ja03696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alytic Mechanism of <i>S</i>-Ribosylhomocysteinase (LuxS):  Direct Observation of Ketone Intermediates by <sup>13</sup>C NMR Spectroscopy
    作者:Jinge Zhu、Xubo Hu、Eric Dizin、Dehua Pei
    DOI:10.1021/ja0369663
    日期:2003.11.1
    and kinetic competence was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upport a catalytic mechanism in which the metal ion catalyzes an internal redox reaction, shifting the carbonyl group from the C-1 position to the C-3 position. Subsequent beta-elimination at the C-4 and C-5 positions releases homocysteine as a free thiol.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Cys-84 and Glu-57 are the possible general acids/bases for proton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 (LuxS) 催化 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 (SRH) 的硫醚键断裂,产生 l-同型半胱氨酸和 4,5-二羟基-2,3-戊二酮 (DHPD)。这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 II 型自诱导剂 (AI-2) 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步骤。先前的研究表明,LuxS 含有催化必需的 Fe2+ 离子。使用 2-和 3-13C-标记的 SRH 作为底物和 13C NMR 光谱研究了 LuxS 的催化机制。这些研究揭示了催化途径中存在 2- 和 3- 酮中间体。化学合成了 2-酮中间体,并证明了其化学和动力学能力。结果支持金属离子催化内部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机制,将羰基从 C-1 位置移动到 C-3 位置。随后在 C-4 和 C-5 位置进行 β-消除将高半胱氨酸作为游离硫醇释放。结果还表明,Cys-84 和 Glu-57 是催化过程中质子转移的可能的通用酸/碱,并且酮中间体在重新结合和反应完成之前从酶活性位点释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