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enyl]quinoline | 350698-6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en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ethenyl]quinoline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en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350698-67-8
化学式
C18H12BrNO2
mdl
——
分子量
354.203
InChiKey
SCUSWZSTKVZARY-WAYWQWQ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3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enyl]quinolinesodium acetate对甲苯磺酰肼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59%的产率得到3-[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啉的分子内自由基加成
    摘要:
    本文涉及喹啉的分子内自由基加成。已证明向喹啉的C-2,C-3和C-4自由基加成均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在每种情况下,都观察到形成了杂芳族产物而不是二氢喹啉(暗示了所谓的氧化锡氢化物途径)。
    DOI:
    10.1016/s0040-4039(01)00321-5
  • 作为产物:
    描述:
    5-溴-6-溴甲基-1,3-苯并二氧杂环戊二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xylene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3-[(Z)-2-(6-bromo-1,3-benzodioxol-5-yl)-1-ethen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啉的分子内自由基加成
    摘要:
    本文涉及喹啉的分子内自由基加成。已证明向喹啉的C-2,C-3和C-4自由基加成均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在每种情况下,都观察到形成了杂芳族产物而不是二氢喹啉(暗示了所谓的氧化锡氢化物途径)。
    DOI:
    10.1016/s0040-4039(01)0032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ramolecular radical additions to quinolines
    作者:David C Harrowven、Benjamin J Sutton、Steven Coulton
    DOI:10.1016/s0040-4039(01)00321-5
    日期:2001.4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intramolecular radical additions to quinolines. Radical additions to C-2, C-3 and C-4 of a quinoline have all been shown to proceed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In each case formation of heteroaromatic products, rather than dihydroquinolines, was observed (implicating the so called oxidative tin hydride pathway).
    本文涉及喹啉的分子内自由基加成。已证明向喹啉的C-2,C-3和C-4自由基加成均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在每种情况下,都观察到形成了杂芳族产物而不是二氢喹啉(暗示了所谓的氧化锡氢化物途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