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中草药成分

中草药化学是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的科学。这些成分复杂多样,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和苷类等。每种中草药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能发挥医疗作用的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及氨基酸等。因此,许多中草药之所以具备医疗效果,主要归因于它们的有效成分,例如黄连中的抗菌消炎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的平喘麻黄碱和萝芙木中的降压成分利血平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但通常没有生物活性、不起医疗作用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色素、树脂及无机盐等。不过,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有些原来被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后来因发现其具有生物活性而成为有效成分。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各种精密分离方法趋向快速定量,这使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更加深入。尤其是气相层析和质谱法联用技术的应用,将分离、纯化和鉴定步骤合并,大大提高了结构测定的速度与准确性,并为中草药化学研究提供了广阔前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从民间药材萝芙木中发现了降低血压的生物碱利血平,以及从长春花中发现了抗癌有效成分长春碱,国际科学界重新重视对民间植物药材的研究。尤其是各国竞相从植物药材中筛选出抗癌有效成分,国内如从青蒿中发现速效抗疟药青蒿素,从仙鹤草根芽中分离出具有良好驱绦虫作用的鹤草酚等都证明了中草药化学的进步。

未来,在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方面,预计会从植物成分中获得新的突破。在这一基础上,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新学科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人工培养来定向产生大量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有效成分。例如人参的组织培养粗皂苷含量高达21%。

此外,化学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对植物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并为植物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结构式图片
欧前胡素 imperatorin 482-44-0 C16H14O4
欧前胡素
次丹参醌 miltirone 27210-57-7 C19H22O2
次丹参醌
樟脑 1,7,7-trimethyl-bicyclo[2.2.1]heptan-2-one 76-22-2 C10H16O
樟脑
槐定碱 sophoridine 6882-68-4 C15H24N2O
槐定碱
桑黄素水合物 morin hydrate 654055-01-3 C15H10O7*H2O
桑黄素水合物
桃叶珊瑚苷(杜仲甙) aucubin 479-98-1 C15H22O9
桃叶珊瑚苷(杜仲甙)
栀子黄 crocin 42553-65-1 C44H64O24
栀子黄
柯里拉京 (6,7,8,11,12,13,22,23-Octahydroxy-3,16-dioxo-2,17,20-trioxatetracyclo[17.3.1.04,9.010,15]tricosa-4,6,8,10,12,14-hexaen-21-yl) 3,4,5-trihydroxybenzoate 23094-69-1 C27H22O18
柯里拉京
枸橘苷 poncirin 14941-08-3 C28H34O14
枸橘苷
松萝酸 usnic acid 125-46-2 C18H16O7
松萝酸
杜鹃毒素 Grayanotoxin I 4720-09-6 C22H36O7
杜鹃毒素
木須皮苷 phillyrin 487-41-2 C27H34O11
木須皮苷
木防己苦毒宁 picrotoxinin 17617-45-7 C15H16O6
木防己苦毒宁
日本蟾蜍毒苷元 gamabufotalin 465-11-2 C24H34O5
日本蟾蜍毒苷元
旋复花内酯 1-O-acetylbritannilactone 33627-41-7 C17H24O5
旋复花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neoandrographolide 27215-14-1 C26H40O8
新穿心莲内酯
新橙皮苷 neohesperidin 13241-33-3 C28H34O15
新橙皮苷
拉哥罗苷B Regaloside B 114420-67-6 C20H26O11
拉哥罗苷B
戊曲酯 Valtrate 18296-44-1 C22H30O8
戊曲酯
戈米辛 N (+)-γ-schizandrin 61281-37-6 C23H28O6
戈米辛 N
恰米醛 Chamigrenal 19912-84-6 C15H22O
恰米醛
心菊内酯 dl-helenalin 6754-13-8 C15H18O4
心菊内酯
律草酮 humulone 26472-41-3 C21H30O5
律草酮
异补骨脂黄酮 (2S)-7-hydroxy-2-[4-hydroxyphenyl]-8-[3-methylbut-2-enyl]chroman-4-one 31524-62-6 C20H20O4
异补骨脂黄酮
异莲心碱 isoliensinine 6817-41-0 C37H42N2O6
异莲心碱
异绿原酸 C 4,5-di-O-caffeoylquinic acid 57378-72-0 C25H24O12
异绿原酸 C
异紫堇定碱 isocorydine 475-67-2 C20H23NO4
异紫堇定碱
异甜菊醇 isosteviol 27975-19-5 C20H30O3
异甜菊醇
异甘草苷 isoliquiritin 5041-81-6 C21H22O9
异甘草苷
异牡荆素鼠李糖苷 Vitexin 2''-O-rhamnoside 64820-99-1 C27H30O14
异牡荆素鼠李糖苷
异水飞蓟素 silydianin 29782-68-1 C25H22O10
异水飞蓟素
异欧前胡素 isoimperatorin 482-45-1 C16H14O4
异欧前胡素
异戊酰紫草素 isovalerylshikonin 52387-14-1 C21H24O6
异戊酰紫草素
异土木香内酯 isoalantolactone 470-17-7 C15H20O2
异土木香内酯
异去氢钩藤碱 isocorynoxeine 51014-29-0 C22H26N2O4
异去氢钩藤碱
异三尖杉酯碱 isoharringtonine 26833-86-3 C28H37NO9
异三尖杉酯碱
延胡索碱甲 corydaline 518-69-4 C22H27NO4
延胡索碱甲
常山乙素 febrifugine 24159-07-7 C16H19N3O3
常山乙素
巴豆酰戈米辛 P schisantherin B 77881-08-4 C28H34O9
巴豆酰戈米辛 P
川续断皂苷VI 3-O-<α-L-arabinopyranosyl>hederagenin 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39524-08-8 C47H76O18
川续断皂苷VI
山椒子烯醇 (-)-zeylenol 78804-17-8 C21H20O7
山椒子烯醇
山奈酚葡萄糖醛酸苷 kaempferol 3-O-β-D-glucuronide 22688-78-4 C21H18O12
山奈酚葡萄糖醛酸苷
小檗碱 berberine 2086-83-1 C20H18NO4
小檗碱
安纳基林 anagyrine 486-89-5 C15H20N2O
安纳基林
姜酮 4-(4-hydroxy-3-methoxyphenyl)-2-butanone 122-48-5 C11H14O3
姜酮
夹次苷 peruvoside 1182-87-2 C30H44O9
夹次苷
大麦芽碱 N,N-dimethyltyramine 539-15-1 C10H15NO
大麦芽碱
大豆皂苷 Bb soyasaponin I 51330-27-9 C48H78O18
大豆皂苷 Bb
大叶菜酸 (1R,5S,6S)-5-hydroxy-7-oxabicyclo[4.1.0]hept-3-ene-3-carboxylic acid 171596-14-8 C7H8O4
大叶菜酸
土木香内酯 alantolactone 546-43-0 C15H20O2
土木香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