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中草药成分

中草药化学是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的科学。这些成分复杂多样,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和苷类等。每种中草药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能发挥医疗作用的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及氨基酸等。因此,许多中草药之所以具备医疗效果,主要归因于它们的有效成分,例如黄连中的抗菌消炎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的平喘麻黄碱和萝芙木中的降压成分利血平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中草药里普遍存在但通常没有生物活性、不起医疗作用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色素、树脂及无机盐等。不过,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有些原来被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后来因发现其具有生物活性而成为有效成分。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各种精密分离方法趋向快速定量,这使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更加深入。尤其是气相层析和质谱法联用技术的应用,将分离、纯化和鉴定步骤合并,大大提高了结构测定的速度与准确性,并为中草药化学研究提供了广阔前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从民间药材萝芙木中发现了降低血压的生物碱利血平,以及从长春花中发现了抗癌有效成分长春碱,国际科学界重新重视对民间植物药材的研究。尤其是各国竞相从植物药材中筛选出抗癌有效成分,国内如从青蒿中发现速效抗疟药青蒿素,从仙鹤草根芽中分离出具有良好驱绦虫作用的鹤草酚等都证明了中草药化学的进步。

未来,在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研究方面,预计会从植物成分中获得新的突破。在这一基础上,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新学科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人工培养来定向产生大量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有效成分。例如人参的组织培养粗皂苷含量高达21%。

此外,化学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对植物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从化学成分的角度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并为植物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结构式图片
土克甾酮 Turkesterone 41451-87-0 C27H44O8
土克甾酮
四羟黄酮-7-beta-D-葡糖苷酸 luteolin-7-O-β-glucuronopyranoside 29741-10-4 C21H18O12
四羟黄酮-7-beta-D-葡糖苷酸
四氢黄连碱 Stylopine 4312-32-7 C19H17NO4
四氢黄连碱
四氢巴马汀 D-tetrahydropalmatine 6024-83-5 C21H25NO4*ClH
四氢巴马汀
商陆皂苷元 phytolaccagenin 1802-12-6 C31H48O7
商陆皂苷元
咖啡酰酒石酸 caftaric acid 67879-58-7 C13H12O9
咖啡酰酒石酸
吴茱萸次碱 3,3'-hexamethylenebis(1,1-dimethylurea) 20575-76-2 C12H26N4O2
吴茱萸次碱
吴茱萸次碱 rutaecarpine 84-26-4 C18H13N3O
吴茱萸次碱
反式玉米素核糖甙 trans-zeatin riboside 28542-78-1 C15H21N5O5
反式玉米素核糖甙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bisdemethoxycurcumin 33171-05-0 C19H16O4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骆驼蓬碱 harmalol 525-57-5 C12H12N2O
去甲骆驼蓬碱
去氧野艽霉素盐酸盐 1-deoxynojirimycin hydrochloride 73285-50-4 C6H13NO4*ClH
去氧野艽霉素盐酸盐
去氧胆酸 Deoxycholic acid 83-44-3 C24H40O4
去氧胆酸
去氧哈林通碱 deoxyharringtonine 36804-95-2 C28H37NO8
去氧哈林通碱
去氢钩藤碱 corynoxeine 630-94-4 C22H26N2O4
去氢钩藤碱
去亚甲基小檗碱 demethyleneberberine 25459-91-0 C19H18NO4
去亚甲基小檗碱
原阿片碱 protopine 130-86-9 C20H19NO5
原阿片碱
原白头翁素 protoanemonin 108-28-1 C5H4O2
原白头翁素
原儿茶酸 3,4-Dihydroxybenzoic acid 99-50-3 C7H6O4
原儿茶酸
原人参二醇 protopanaxadiol 7755-01-3 C30H52O3
原人参二醇
原人参三醇 protopanaxatriol 1453-93-6 C30H52O4
原人参三醇
卡瓦内酯 Kava 9000-38-8 C14H16O3
卡瓦内酯
博落回提取物 Chelerythrine chloride mixt. with sanguinarine chloride 112025-60-2 C41H32Cl2N2O8
博落回提取物
升麻素苷H-2 cimicifugoside H-2 161097-77-4 C35H54O10
升麻素苷H-2
升麻素苷 [(1S,1'S,3'R,4R,4'R,5R,5'R,6'R,10'S,12'S,16'R,18'S,21'R)-2-hydroxy-1,4',6',12',17',17'-hexamethyl-18'-[(2S,3R,4S,5R)-3,4,5-trihydroxyoxan-2-yl]oxyspiro[3,6-dioxabicyclo[3.1.0]hexane-4,8'-9-oxahexacyclo[11.9.0.01,21.04,12.05,10.016,21]docos-13-ene]-3'-yl] acetate 66176-93-0 C37H54O11
升麻素苷
勒胖停 rhaponticin 155-58-8 C21H24O9
勒胖停
刺糖菌素 Spinosad [ISO] 168316-95-8 C83H132N2O20
刺糖菌素
刺囊酸 echinocystic acid 510-30-5 C30H48O4
刺囊酸
刺五加苷 syringin 118-34-3 C17H24O9
刺五加苷
别异欧前胡素 alloisoimperatorin 35214-83-6 C16H14O4
别异欧前胡素
利血那明 rescinnamine 24815-24-5 C35H42N2O9
利血那明
利舍匹林 reserpiline 131-02-2 C23H28N2O5
利舍匹林
光甘草素 glabrene 60008-03-9 C20H18O4
光甘草素
偏诺皂苷元 pennogenin 507-89-1 C27H42O4
偏诺皂苷元
保幼激素3 methyl (2E,6E)-9-[(2R,3S)-3-ethyl-3-methyloxiran-2-yl]-3,7-dimethylnona-2,6-dienoate 34218-61-6 C17H28O3
保幼激素3
伪绵马素 pseudoaspidin 478-28-4 C25H32O8
伪绵马素
伪原薯蓣皂苷 Pseudoprotodioscin 102115-79-7 C51H82O21
伪原薯蓣皂苷
伞菌酸水合物 Agaric acid 666-99-9 C22H40O7
伞菌酸水合物
人参皂苷Rk1 3β-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5R,9R,13R-dammarane-20(21),24(25)-diene-12β-ol 494753-69-4 C42H70O12
人参皂苷Rk1
人参炔三醇 (3R,9R,10R)-panaxytriol 87005-03-6 C17H26O3
人参炔三醇
京尼平苷酸 geniposidic acid 27741-01-1 C16H22O10
京尼平苷酸
五氟硝基苯 solanidine 80-78-4 C27H43NO
五氟硝基苯
五味子甲素 schisandrin A 61281-38-7 C24H32O6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丙素 schisandrinC 61301-33-5 C22H24O6
五味子丙素
二氢辣椒素 dihydrocapsaicin 19408-84-5 C18H29NO3
二氢辣椒素
二氢羊毛固醇 24,25-dihydrolanosterol 79-62-9 C30H52O
二氢羊毛固醇
二(2-噻吩基)乙醇酸东莨菪酯 scopine di(2-thienyl) glycolate 136310-64-0 C18H19NO4S2
二(2-噻吩基)乙醇酸东莨菪酯
乙酰基升麻醇木糖苷 25-O-acetylcimigenol-3-O-β-D-xylopyranoside 27994-12-3 C37H58O10
乙酰基升麻醇木糖苷
乙酰基-11-酮基-beta-乳香酸 3-O-acetyl-11-keto-β-boswellic acid 67416-61-9 C32H48O5
乙酰基-11-酮基-beta-乳香酸
乙基芸苔素内酯 Homobrassinolide 74174-44-0 C29H50O6
乙基芸苔素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