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chloro-(R)-3-phenylbutyraldehy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2-chloro-(R)-3-phenylbutyraldehyde
英文别名
(2S,3R)-2-chloro-3-phenylbutyraldehyde;(2S,3R)-2-chloro-3-phenylbutanal
(S)-2-chloro-(R)-3-phenylbutyraldehy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1ClO
mdl
——
分子量
182.65
InChiKey
MBSQZSFXFPOODJ-PSASIED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hi's reagent 、 1-戊炔 、 EtCu*MgBr2 、 (S)-2-chloro-(R)-3-phenylbutyraldehydecopper(ll) bromide 作用下, 以 乙醚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4.5h, 以8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由炔烃在无环系统中形成立体中心
    摘要:
    合并的碳金属化/锌同源性,然后与α-杂取代的醛和亚胺反应,通过椅子状过渡结构进行,传入醛残基的取代基优先占据伪轴向位置,以避免两个gauche相互作用。轴向上的杂原子产生螯合的中间体(而不是α-氯醛和亚胺的Cornforth-Evans过渡结构),从而导致烯丙基化反应中的表面差异。这种方法提供了功能化产品的访问途径,在该产品中,简单炔烃通过单罐操作在无环系统中创建了三个新的碳-碳键和两个至三个立体异构中心,其中包括一个四元立体中心。
    DOI:
    10.1002/anie.20150475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醛的直接和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 α-氯化
    摘要:
    醛的第一个直接对映选择性催化α-氯化已经完成。烯胺催化的使用为醛的对映选择性氯化生成α-氯醛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机催化策略,α-氯醛是化学和药物合成的重要手性合成子。已发现使用咪唑啉酮 3 作为不对称催化剂可介导多种醛底物的卤化,其中全氯醌 1 作为亲电子氯化试剂。在这种新的有机催化转化中也可以容纳多种醛底物。还描述了催化剂 3 克服对映纯 β-手性醛氯化中固有立体异构性的固有偏差的能力。
    DOI:
    10.1021/ja049562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Organo-Cascade Catalysis
    作者:Yong Huang、Abbas M. Walji、Catharine H. Larsen、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21/ja055545d
    日期:2005.11.1
    cascade catalysis protocols allow the invention of enanti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s that were previously unknown, including the asymmetric catalytic addition of the elements of HF across a trisubstituted olefin. Importantly, these domino catalysis protocols can be mediated by a single imidazolidinone catalyst or using cycle-specific amine catalysts. In the latter case, cascade catalysis pathways can
    基于生物合成的生化蓝图的有机催化新策略为级联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室方法。基于咪唑烷酮的催化循环,涉及亚胺和烯胺活化,已成功结合,使多种亲核试剂(呋喃、噻吩、吲哚、丁烯内酯、氢化物源、叔氨基内酯等价物)和亲电子试剂(氟化和氯化试剂)经历与各种 α,β-不饱和醛连续添加。这些新的级联催化方案允许发明以前未知的对映选择性转化,包括 HF 元素在三取代烯烃上的不对称催化加成。重要的,这些多米诺催化方案可以通过单一的咪唑啉酮催化剂或使用循环特定的胺催化剂来调节。在后一种情况下,通过对胺催化剂的对映体系列的明智选择,可以容易地调节级联催化途径以提供所需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结果。将多个不对称有机催化事件组合成一个序列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在第二个诱导循环中对映体富集的内在要求,正如本研究中获得的对映体选择性所证明的(>/=99% ee 在所有情况下)。通过对胺催化剂的对映体系列的明智选择,可以很容易地
  • Direct and Enantioselective Organocatalytic α-Chlorination of Aldehydes
    作者:Michael P. Brochu、Sean P. Brown、David W. C. MacMillan
    DOI:10.1021/ja049562z
    日期:2004.4.1
    The first direct enantioselective catalytic α-chlorination of aldehydes has been accomplished. The use of enamine catalysis has provided a new organocatalytic strategy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chlorination of aldehydes to generate α-chloro aldehydes, an important chiral synthon for chemical and medicinal agent synthesis. The use of imidazolidinone 3 as the asymmetric catalyst has been found to mediate
    醛的第一个直接对映选择性催化α-氯化已经完成。烯胺催化的使用为醛的对映选择性氯化生成α-氯醛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机催化策略,α-氯醛是化学和药物合成的重要手性合成子。已发现使用咪唑啉酮 3 作为不对称催化剂可介导多种醛底物的卤化,其中全氯醌 1 作为亲电子氯化试剂。在这种新的有机催化转化中也可以容纳多种醛底物。还描述了催化剂 3 克服对映纯 β-手性醛氯化中固有立体异构性的固有偏差的能力。
  • Forming Stereogenic Centers in Acyclic Systems from Alkynes
    作者:Roxane Vabre、Biana Island、Claudia J. Diehl、Peter R. Schreiner、Ilan Marek
    DOI:10.1002/anie.201504756
    日期:2015.8.17
    This method provides access to functionalized products in which three new carbon–carbon bonds and two to three stereogenic centers, including a quaternary one, were created in acyclic systems in a single‐pot operation from simple alkynes.
    合并的碳金属化/锌同源性,然后与α-杂取代的醛和亚胺反应,通过椅子状过渡结构进行,传入醛残基的取代基优先占据伪轴向位置,以避免两个gauche相互作用。轴向上的杂原子产生螯合的中间体(而不是α-氯醛和亚胺的Cornforth-Evans过渡结构),从而导致烯丙基化反应中的表面差异。这种方法提供了功能化产品的访问途径,在该产品中,简单炔烃通过单罐操作在无环系统中创建了三个新的碳-碳键和两个至三个立体异构中心,其中包括一个四元立体中心。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