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
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9FN2
mdl
——
分子量
224.237
InChiKey
IXBFXHXDJKQVN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氟苯胺1,2,3,4,5,6,7,8-八硫杂环辛烷三氟甲磺酸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氯仿 为溶剂, 25.0~260.0 ℃ 、1.1 MPa 条件下, 反应 17.0h, 生成 6-fluoro-2-(pyridin-2-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超亲电 Diels-Alder 反应和氧化导致杂环联芳化合物
    摘要:
    摘要 杂环亚胺通过两步转化提供联芳基产物。第一个转化涉及与多质子化亚胺的 Diels-Alder 反应以产生四氢喹啉产物,而第二个步骤涉及在 260 °C 下用元素硫氧化。图形概要
    DOI:
    10.1080/00397911.2018.15541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D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ING THE SAME
    申请人:LG DISPLAY CO., LTD.
    公开号:US20140175401A1
    公开(公告)日:2014-06-26
    A red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has the following formula: wherein is and R1 is selected from a group including C1˜C6 alkyl, C1˜C6 alkoxy, trimethylsilyl, trifluoromethyl, halogen and cyanide, and wherein each of R2, R3, R4 and R5 is independently selected from a group including hydrogen, C1˜C6 alkyl, C1˜C6 alkoxy, halogen, trimethylsilyl and trifluoromethyl.
    一个红色的磷光化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其中,n为1或2,R1选择自包括C1~C6烷基、C1~C6烷氧基、三甲基硅基、三氟甲基、卤素和氰基的一组中,而R2、R3、R4和R5中的每一个独立地选择自包括氢、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素、三甲基硅基和三氟甲基的一组中。
  • Amine Functionalized Pincer-like Azo-aromatic Complexes of Cobalt and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the Synthesis of Quinoline via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on of Alcohols
    作者:Bappaditya Goswami、Manas Khatua、Robindo Chatterjee、Kamal、Subhas Samanta
    DOI:10.1021/acs.organomet.3c00078
    日期:2023.8.14
    studies,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have proposed a plau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where the redox non-innocent azo-pyridine moiety acts to activate the α-C–H bond of alcohol and the subsequent Co(II) → Co(I) reduction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ldehyde. The generated aldehyde undergoes a base-catalyzed C–C bond formation reaction to result in the quinolines. The redox potential of the non-innocent azo-pyridine
    在此,我们公开了一系列带有氧化还原非无害胺官能化偶氮芳香族钳状配体的无膦钴(II)基催化体系,用于通过2-氨基苯甲醇的脱氢氧化以及随后与喹啉的偶联来合成喹啉。一种酮。使用各种光谱技术和 DFT 研究对所有预催化剂进行了彻底的表征。该催化方案高效且通用,为喹啉的催化合成提供了重大进展。人们还发现它也适用于喹啉的克级合成。一些控制实验、动力学研究、光谱研究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反应机制,其中氧化还原非纯偶氮吡啶部分激活醇的 α-C-H 键,随后 Co(II) → Co(I) 还原导致醛的形成。生成的醛经过碱催化的 C-C 键形成反应,生成喹啉。非无害偶氮吡啶部分的氧化还原电位控制着预催化剂的效率。因此,复杂的发现具有最大阳极还原电位的偶氮吡啶部分的3是配合物1-4中最好的预催化剂。
  • Superelectrophilic Diels-Alder reactions and oxidations leading to heterocyclic biaryl compounds
    作者:Hien Vuong、Douglas A. Klumpp
    DOI:10.1080/00397911.2018.1554149
    日期:2019.1.17
    Abstract Heterocyclic imines provide biaryl products by a two-step transformation. The first transformation involves a Diels-Alder reaction with a multiply protonated imine to give a tetrahydroquinoline product, whereas the second step involves oxidation with elemental sulfur at 260 °C. Graphical Abstract
    摘要 杂环亚胺通过两步转化提供联芳基产物。第一个转化涉及与多质子化亚胺的 Diels-Alder 反应以产生四氢喹啉产物,而第二个步骤涉及在 260 °C 下用元素硫氧化。图形概要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