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O-benzyl-4,6-O-benzylidene-2-deoxy-2-nitro-β-D-glucoside | 1417643-9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O-benzyl-4,6-O-benzylidene-2-deoxy-2-nitro-β-D-glucoside
英文别名
(2R,4aR,6R,7R,8R,8aS)-6-methoxy-7-nitro-2-phenyl-8-phenylmethoxy-4,4a,6,7,8,8a-hexahydropyrano[3,2-d][1,3]dioxine
methyl 3-O-benzyl-4,6-O-benzylidene-2-deoxy-2-nitro-β-D-glucoside化学式
CAS
1417643-96-9
化学式
C21H23NO7
mdl
——
分子量
401.416
InChiKey
PFTBUKJTBSFRON-UCGFNCK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29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R,4aR,6R,7R,8S,8aR)-8-(benzyloxy)-6-methoxy-2-phenylhexahydropyrano[3,2-d][1,3]dioxin-7-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在 四丁基亚硝酸铵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 methyl 3-O-benzyl-4,6-O-benzylidene-2-deoxy-2-nitro-β-D-gluc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控制亚硝酸根离子的环境反应性†
    摘要:
    在以前的研究中,据报道,相邻的赤道酯基对于亚硝酸盐介导的三氟甲磺酸盐转化的良好收率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相邻的苄基醚基或轴向酯基,通常会产生混合物。在本研究中,解决了这种差异的根源。已发现亚硝酸根离子的环境反应性是观察到形成复杂产物的原因,其可以由相邻的赤道酯基团控制。N-攻击和O-攻击都在不存在酯基的情况下发生,而O-攻击在存在酯基的情况下是有利的。除了空间效应外,还基于邻近酯基团与传入亲核试剂之间的次要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邻近基团辅助机制。为了描述这种影响,进行了高级量子力学计算。理论结果与实验非常吻合,并暗示了对邻近的赤道酯基的催化作用。
    DOI:
    10.1039/c2ob26980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trol of the ambident reactivity of the nitrite ion
    作者:Hai Dong、Martin Rahm、Niranjan Thota、Lingquan Deng、Tore Brinck、Olof Ramström
    DOI:10.1039/c2ob26980e
    日期:——
    triflate inversion, whereas with neighbouring benzyl ether groups or axial ester groups, mixtures are generally produc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origin of this difference was addressed. The ambident reactivity of the nitrite ion has been found to be the cause of the complex product formation observed,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by a neighbouring equatorial ester group. Both N-attack and O-attack occur
    在以前的研究中,据报道,相邻的赤道酯基对于亚硝酸盐介导的三氟甲磺酸盐转化的良好收率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相邻的苄基醚基或轴向酯基,通常会产生混合物。在本研究中,解决了这种差异的根源。已发现亚硝酸根离子的环境反应性是观察到形成复杂产物的原因,其可以由相邻的赤道酯基团控制。N-攻击和O-攻击都在不存在酯基的情况下发生,而O-攻击在存在酯基的情况下是有利的。除了空间效应外,还基于邻近酯基团与传入亲核试剂之间的次要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邻近基团辅助机制。为了描述这种影响,进行了高级量子力学计算。理论结果与实验非常吻合,并暗示了对邻近的赤道酯基的催化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甲基-2-乙酰氨基-4,6-O-苯亚甲基-2-脱氧-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苯-1,2-二基二(磷羧酸酯) 苄基N-乙酰基-4,6-O-亚苄基-alpha-异胞壁酸 苄基4-氰基-4-脱氧-2,3-O-[(1S,2S)-1,2-二甲氧基-1,2-二甲基-1,2-乙二基]-beta-D-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苄基3-O-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苄基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3-O-(羧甲基)-2-脱氧吡喃己糖苷 苄基(5Xi)-2-乙酰氨基-2-脱氧-4,6-O-异亚丙基-alpha-D-来苏-吡喃己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4,6-O-亚苄基-2,3-二-O-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2-乙酰氨基-2-脱氧-4,6-O-异亚丙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2-乙酰氨基-2-脱氧-4,6-O-亚苄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苄基 2-O-苄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苄基 2,3-二-O-苄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2,3-二-O-(苯基甲基)-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4-O,6-O-(苯基亚甲基)-2,3-二脱氧-alpha-D-赤式-吡喃己糖苷 甲基4,6-O-异亚丙基吡喃己糖苷 甲基4,6-O-异亚丙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4,6-O-亚苄基-3-脱氧-3-硝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亚乙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2,3-二-O-(苯基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4,6-O-[(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2,3-二-O-(苯基甲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2.3-二-O-苯甲酸基-4,6-O-亚苄基-β-D-喃葡萄苷 甲基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2-脱氧吡喃己糖苷 甲基2-O-烯丙基-3-O-苄基-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甲基2,3-O-二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4,6-O-亚苄基-Α-D-吡喃葡糖苷 甲基-2,3-二-O-苯甲酰基-4,6-O-苯亚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 4,6-O-亚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 4,6-O-亚苄基-3-O-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2-苯甲酸酯 甲基 4,6-O-(苯基亚甲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二乙酸酯 甲基 3-O-苯甲酰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3-O-烯丙基-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甲基 2,3-二苯甲酰-4,6-O-亚苄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烯丙基-4,6-O-苯亚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 烯丙基-4,6-O-亚苄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山海绵酰胺A 对硝基苯基 2-乙酰氨基-4,6-O-亚苄基-2-脱氧-beta-D-吡喃葡萄糖苷 亚苄基葡萄糖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乙基 4,6-O-亚苄基吡喃己糖苷 N-乙酰基-1-O-苄基-4,6-O-(亚苄基)-alpha-异胞壁酸甲酯 N-乙酰基-1-O-(苯基甲基)-4,6-O-(苯基亚甲基)-ALPHA-胞壁酸 N-[(4aR,6R,7R,8R,8aS)-6-苄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 N-(6-烯丙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 N-(6-烯丙氧基-8-羟基-2-苯基-4,4A,6,7,8,8A-六氢吡喃并[5,6-d][1,3]二恶英-7-基)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