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6,7-Tetramethoxyphenanthren-1-carbaldehyd | 63955-8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6,7-Tetramethoxyphenanthren-1-carbaldehyd
英文别名
3,4,6,7-Tetramethoxyphenanthrene-1-carbaldehyde;3,4,6,7-tetramethoxyphenanthrene-1-carbaldehyde
3,4,6,7-Tetramethoxyphenanthren-1-carbaldehyd化学式
CAS
63955-83-9
化学式
C19H18O5
mdl
——
分子量
326.349
InChiKey
JEVIJYLEBNOVK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5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丁胺(1,10-二甲氧基-6aα-aporphine-2,9-二醇)的生物合成
    摘要:
    研究了(±)-去甲前青藤碱,(±)-去甲正丁啉,(±)-去甲脉网碱和(±)-网脉豆碱在Litsea glutinosa中的丁香中的掺入情况,并证明了(±)-网脉碱的具体利用。证据支持(+)-网状茶碱直接氧化偶联生成异丁苯丁,异丁苯丁又被证明是丁二醛的特定前体。植物也将诺丁胺转化成丁二胺。涉及(±)-网状茶碱的甲氧基的双重标记实验表明,转化成丁二烯基后,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甲氧基活性损失了。
    DOI:
    10.1039/p197700007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osynthesis of boldine (1,10-dimethoxy-6aα-aporphine-2,9-diol)
    作者:Dewan S. Bhakuni、Shobha Tewari、Randhir S. Kapil
    DOI:10.1039/p19770000706
    日期:——
    (±)-nor-reticuline, and (±)-reticuline into boldine in Litsea glutinosa has been studied, and the specific utilization of the (±)-reticuline demonstrated. The evidence supports the direct oxidative coupling of (+)-reticuline to give isoboldine, which in turn is shown to be a specific precursor of boldine. The plants also converted norboldine into boldine. Double labelling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研究了(±)-去甲前青藤碱,(±)-去甲正丁啉,(±)-去甲脉网碱和(±)-网脉豆碱在Litsea glutinosa中的丁香中的掺入情况,并证明了(±)-网脉碱的具体利用。证据支持(+)-网状茶碱直接氧化偶联生成异丁苯丁,异丁苯丁又被证明是丁二醛的特定前体。植物也将诺丁胺转化成丁二胺。涉及(±)-网状茶碱的甲氧基的双重标记实验表明,转化成丁二烯基后,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的甲氧基活性损失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