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chloro-6-deoxy-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 | 161325-4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chloro-6-deoxy-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
英文别名
——
6-chloro-6-deoxy-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化学式
CAS
161325-45-7
化学式
C12H19ClO9
mdl
——
分子量
342.73
InChiKey
DIKRKHKHHYTMAZ-FMHBTRD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38.07
  • 氢给体数:
    5.0
  • 氢受体数:
    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chloro-6-deoxy-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6%的产率得到3,6-anhydro-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果糖二酐作为合成中间体。3,6-脱水--D-果糖的合成
    摘要:
    据报道,由α-D-果糖呋喃糖β-D-果糖呋喃糖1,2':2,1'-二酐制备3,6-脱水-酮-D-果糖。合成方案包括伯羟基的选择性卤化和后一个分子被OH-3,3'的分子内亲核取代。已经观察到在α-和β-D-果糖呋喃糖基亚基之间形成3,6-脱水桥的显着差异,并且归因于构象特征。还已经制备了α-D-果呋喃糖β-D-果糖吡喃糖1,2':2,1'-二酐的相应的3,6-脱水衍生物。在3,6-脱水-β-D-果糖呋喃糖3,6-脱水-β-D-果糖呋喃糖1,2,:2,1'-二酐中二螺酮的轻度酸水解产生目标α-羟基酮。
    DOI:
    10.1016/s0957-4166(00)86300-4
  • 作为产物:
    描述:
    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四氯化碳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吡啶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87%的产率得到6-chloro-6-deoxy-α-D-fructofuranose β-D-fructopyranose 1,2':2,1'-dianhyd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蔗糖和低聚果糖中的双果糖二酐及其作为制备两亲物,液晶和聚合物的基础材料的用途
    摘要:
    蔗糖和低聚果糖中的果糖基部分的选择性质子活化,在20摄氏度下用吡啶鎓聚(氟化氢)产生动力学产物α-D-果糖呋喃糖β-D-果糖呋喃糖1,2':2,1 '-二酐(1)或其热力学更稳定的异构体α-D-果糖呋喃糖β-D-果糖吡喃糖1,2':2,1'-二酐(2),具体取决于氟化氢与吡啶的比率。用6,6'-二氯-6,6'-二脱氧蔗糖或6,6'-二脱氧-6,6'-二碘蔗糖进行了类似的反应,只是使用了更高的HF比例,得到了相应的6-脱氧-6-卤代-α-D-果糖呋喃糖6'-脱氧-6'-卤代-β-D-果糖呋喃糖1,2':2,1'-二酐衍生物。在适当的亲核试剂作用下,两种6,6'-二卤化物均被转化,进入带有6,6'-二-S-庚基-6,6'-二硫代,6,6'-二叠氮基-6,6'-二脱氧和然后6,6'-二氨基-6,6的二果呋喃糖二酐衍生物-二脱氧官能团。还通过直接卤化制备2的6-氯-6-脱氧和6-脱氧-6-碘衍生物
    DOI:
    10.1016/0008-6215(94)0023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