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chloro-3,4-di-p-tolylpyridazine | 70768-9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chloro-3,4-di-p-tolylpyridazine
英文别名
6-chloro-3,4-bis(4-methylphenyl)pyridazine
6-chloro-3,4-di-p-tolylpyridazine化学式
CAS
70768-98-8
化学式
C18H15ClN2
mdl
——
分子量
294.783
InChiKey
NFMLVJADRFVOC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08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25.7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chloro-3,4-di-p-tolylpyridazinesodium hypochloritesodium carbonate硫脲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5h, 生成 N-fenchyl-(5,6-di-p-tolylpyridazin-3-yl)-sulfe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哒嗪酮和哒嗪骨架的新型次磺酰胺和磺酰胺作为CB 1受体配体拮抗剂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亚磺酰胺和磺酰胺衍生物,并评估了其对CB 1和CB 2受体的亲和力。所述Ñ -bornyl-小号- (5,6-二- p -tolylpyridazin -3-基)-sulfenamide,化合物11,显示CB良好的亲和力和高选择性1受体(ķ我为Cb值44.6 NM的1受体和CB 2受体分别> 40μM )。所述N- isopinocampheyl次磺酰胺12和磺酰胺及其类似物22显示了类似的选择性CB 1种受体与K i值分别为75.5和73.2 nM。这些新化合物在[ 35 S]-GTPγS结合测定中充当CB 1受体的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并且均未显示出足够的预测性血脑屏障渗透性,且估计的LD 50低。但是,在脊髓上镇痛试验(热板)中测试化合物12显示,它在逆转大麻素激动剂的镇痛作用方面与经典的CB 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一样有效。
    DOI:
    10.1016/j.bmc.2017.11.051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甲苯乙酰氯三氯化铝 、 sodium hydride 、 一水合肼溶剂黄146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6-chloro-3,4-di-p-tolylpyrid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哒嗪酮和哒嗪骨架的新型次磺酰胺和磺酰胺作为CB 1受体配体拮抗剂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亚磺酰胺和磺酰胺衍生物,并评估了其对CB 1和CB 2受体的亲和力。所述Ñ -bornyl-小号- (5,6-二- p -tolylpyridazin -3-基)-sulfenamide,化合物11,显示CB良好的亲和力和高选择性1受体(ķ我为Cb值44.6 NM的1受体和CB 2受体分别> 40μM )。所述N- isopinocampheyl次磺酰胺12和磺酰胺及其类似物22显示了类似的选择性CB 1种受体与K i值分别为75.5和73.2 nM。这些新化合物在[ 35 S]-GTPγS结合测定中充当CB 1受体的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并且均未显示出足够的预测性血脑屏障渗透性,且估计的LD 50低。但是,在脊髓上镇痛试验(热板)中测试化合物12显示,它在逆转大麻素激动剂的镇痛作用方面与经典的CB 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一样有效。
    DOI:
    10.1016/j.bmc.2017.11.0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NNINI G.; BIASOII G.; PERRONE E.; FORGIONE A.; BUTTINONI A.; FERRARI M., EUR. J. MED. CHEM. CHIM. THER., 1979, 14, NO 1, 53-60
    作者:NANNINI G.、 BIASOII G.、 PERRONE E.、 FORGIONE A.、 BUTTINONI A.、 FERRARI 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