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核仁p7蛋白(NCp7)锌指结构域由于其在病毒复制中的关键作用及其突变的非容许性质而被开发为抗病毒靶标。根据我们在对称二硫化物苯甲酰胺(DIBAs; Rice et al。Science 1995,270,1194-1197)上的经验,我们合成并评估了这些二聚体的变体,包括4,4'-和3,3'-的集合。二取代二苯砜及其单体苯并异噻唑酮衍生物(BITA)。与它们的二硫化物前体相比,BITA通常显示出降低的抗病毒效力。通过通过-NH-C(= O)-(酰胺)或-SC(= O)-(硫代酯)桥将卤代烷酰基连接到苯甲酰胺环上,创建了新颖的单体结构。酰胺连接的化合物通常缺乏抗病毒活性,卤代烷酰基硫代酯和不含卤素的类似物通常表现出可接受的抗病毒效力,因此将硫代酯苯甲酰胺本身确立为一种新的抗HIV化学型。吡啶基链烷酰硫基酯(PATE)具有优异的抗HIV-1活性,具有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