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FA*H-Leu-OPac | 91287-6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FA*H-Leu-OPac
英文别名
——
TFA*H-Leu-OPac化学式
CAS
91287-66-0
化学式
C2HF3O2*C14H19NO3
mdl
——
分子量
363.334
InChiKey
UKRBDLDRDOETAD-YDALLXL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2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106.69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半胱氨酸蛋白酶模型肽的紫外线响应捕获和释放系统的开发
    摘要:
    由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多种疾病,因此它们是有吸引力的药物靶标。为了评估特定蛋白酶作为药物靶标的潜力,使用控制蛋白酶活性的试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发了一种捕获释放试剂,该试剂首先与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硫醇形成共价键以抑制其活性,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将其除去,从而释放出母体活性蛋白酶。在本文中,描述了硫醇捕获和释放试剂的设计和合成。还报道了其在源自caspase-9活性位点的模型肽的笼罩(捕获)和UV诱导的解笼(释放)中的应用以及在试剂上引入识别部分的报道。
    DOI:
    10.1016/j.tet.2011.09.062
  • 作为产物:
    描述:
    Boc-Leu-OPac三氟乙酸 反应 1.5h, 生成 TFA*H-Leu-OPac
    参考文献:
    名称:
    半胱氨酸蛋白酶模型肽的紫外线响应捕获和释放系统的开发
    摘要:
    由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多种疾病,因此它们是有吸引力的药物靶标。为了评估特定蛋白酶作为药物靶标的潜力,使用控制蛋白酶活性的试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发了一种捕获释放试剂,该试剂首先与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硫醇形成共价键以抑制其活性,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将其除去,从而释放出母体活性蛋白酶。在本文中,描述了硫醇捕获和释放试剂的设计和合成。还报道了其在源自caspase-9活性位点的模型肽的笼罩(捕获)和UV诱导的解笼(释放)中的应用以及在试剂上引入识别部分的报道。
    DOI:
    10.1016/j.tet.2011.09.06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icient Synthetic Method of N-Protected Dipeptide Acids Using Amino Acid Calcium Carboxylates in an Organic Solvent
    作者:Chikao Hashimoto、Kazunobu Takeguchi、Mitsuo Kodomari
    DOI:10.1055/s-0030-1260569
    日期:2011.6
    syntheses of N-protected dipeptide acids using alkaline earthmetal (Mg, Ca, and Ba) carboxylates of an amino acid in organicsolven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mino acid calciumcarboxylat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among the carboxylates of theamino acids tested for coupling with active esters of Boc-Ala-OHin organic solvents. The coupling of Boc-Ala-ONp or Boc-Ala-ONSuwith amino acid calcium carboxylates
    研究了在有机溶剂中使用氨基酸的碱土属(Mg、Ca 和 Ba)羧酸盐合成 N 保护的二肽酸。发现氨基酸羧酸在被测试与有机溶剂中的Boc-Ala-OH的活性酯偶联的氨基酸羧酸盐中是最有效的。Boc-Ala-ONp 或 Boc-Ala-ONSu 与 DMF 中的氨基酸羧酸的偶联以高产率 (92-100%) 得到所需的 N-保护二肽酸。
  •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phenacyl ester-protected dipeptides using neutral alumina-supported sodium carbonate ‘Na<sub>2</sub>CO<sub>3</sub>/n-Al<sub>2</sub>O<sub>3</sub>’
    作者:Chikao Hashimoto、Kazuhiro Sugimoto、Youhei Takahashi、Mitsuo Kodomari
    DOI:10.1002/psc.2544
    日期:2013.10
    In the synthesis of dipeptides (Boc‐AA1‐AA2‐OPac: AA1 and AA2 represent amino acids) protected by phenacyl (Pac) ester, amines and solid bases as the base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trifluoroacetic acid (TFA) salt of the amino component (TFA·H‐AA2‐OPac) into the corresponding free amino component (H‐AA2‐OPac) were examined. The synthesis of a dipeptide (Boc‐Ala‐Gly‐OPac) using amines for the conversion
    在二苯甲酸酯(Boc-AA 1 -AA 2 -OPac:AA 1和AA 2代表氨基酸)的合成中,由苯甲酰基(Pac)酯,胺和固体碱保护,作为三氟乙酸(TFA)转化的基础检查了基成分(TFA·H‐AA 2 ‐ OPac)的盐与相应的游离基成分(H‐AA 2 ‐ OPac)的盐。使用胺合成二肽(Boc-Ala-Gly-OPac)的副产物收率不令人满意。另一方面,使用中性氧化铝负载的Na 2 CO 3(Na 2 CO 3 / n-Al 2 O 3)作为转化的固体基础,以定量收率提供了二肽,没有副产物。将Na 2 CO 3 / n-Al 2 O 3应用于一些受Pac酯保护的二肽的合成中,可以以极好的收率得到所需的肽。版权所有©2013欧洲多肽协会和John Wiley&Sons,Lt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