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2,3,6-trifluorophenyl)disulfide | 1227873-3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2,3,6-trifluorophenyl)disulfide
英文别名
1,2,4-Trifluoro-3-[(2,3,6-trifluorophenyl)disulfanyl]benzene
bis(2,3,6-trifluorophenyl)disulfide化学式
CAS
1227873-30-4
化学式
C12H4F6S2
mdl
——
分子量
326.286
InChiKey
OWBAOCYSCWAWM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6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0.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2,3,6-trifluorophenyl)disulfide 在 potassium fluoride 、 三氟化锑五氟化锑 作用下, 以 Fluorinert FC-72 、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0h, 生成 2,3,6-trifluorophenylsulfur pentaflu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发现五氟化芳基硫及其高级同系物双和三(五氟化硫)的实用生产工艺:“超三氟甲基”芳烃化学及其工业新时代的开始。
    摘要:
    长期以来,学术和工业领域都需要各种芳基五氟化硫 ArSF(5),而 ArSF(5) 化合物在医药、农用化学品和其他新材料等许多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因为高度稳定的 SF( 5)由于其显着更高的电负性和亲油性,被认为是“超三氟甲基”。本文介绍了从相应的二芳基二硫化物或芳基硫醇生产各种芳基五氟化硫及其高级同系物双和三(五氟化硫)的第一种实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步骤 1)在碱金属氟化物存在下用氯处理二芳基二硫化物或芳基硫醇,(步骤2)用氟化物源,例如ZnF(2)、HF和Sb(III/V)氟化物处理所得的四氟化氯芳基硫。通过蒸馏或重结晶分离和表征中间体芳基硫氯四氟化物。揭示了这些新反应的各个方面并讨论了反应机制。由于该方法在成本、产率、实用性、适用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比以前的方法有了相当大的改进,这里描述的新方法可以用作经济生产各种五氟化芳基硫及其高级同系物的第一种实用方法,这可能会开启“
    DOI:
    10.3762/bjoc.8.53
  • 作为产物:
    描述:
    1,2,4-三氟苯正丁基锂 、 sulfur 、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III)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bis(2,3,6-trifluorophenyl)di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发现五氟化芳基硫及其高级同系物双和三(五氟化硫)的实用生产工艺:“超三氟甲基”芳烃化学及其工业新时代的开始。
    摘要:
    长期以来,学术和工业领域都需要各种芳基五氟化硫 ArSF(5),而 ArSF(5) 化合物在医药、农用化学品和其他新材料等许多领域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因为高度稳定的 SF( 5)由于其显着更高的电负性和亲油性,被认为是“超三氟甲基”。本文介绍了从相应的二芳基二硫化物或芳基硫醇生产各种芳基五氟化硫及其高级同系物双和三(五氟化硫)的第一种实用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步骤 1)在碱金属氟化物存在下用氯处理二芳基二硫化物或芳基硫醇,(步骤2)用氟化物源,例如ZnF(2)、HF和Sb(III/V)氟化物处理所得的四氟化氯芳基硫。通过蒸馏或重结晶分离和表征中间体芳基硫氯四氟化物。揭示了这些新反应的各个方面并讨论了反应机制。由于该方法在成本、产率、实用性、适用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比以前的方法有了相当大的改进,这里描述的新方法可以用作经济生产各种五氟化芳基硫及其高级同系物的第一种实用方法,这可能会开启“
    DOI:
    10.3762/bjoc.8.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olyarylene thioether
    申请人: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公开号:EP0281036A2
    公开(公告)日:1988-09-07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polyarylene thioether, which comprises polymerizing a thiophenol having the formula (I) and/or a diphenyldisulfide having the formula (II) wherein R are substituents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hydrogen atoms, lower alkyl groups, halogen atoms and lower alkoxy, the groups R may be different from or identical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resence of a Lewis acid as a catalyst.
    一种制备聚芳基硫醚的工艺,包括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具有式(I)的噻吩酚和/或具有式(II)的二苯基二硫醚,其中 R 是选自氢原子、低级烷基、卤素原子和低级烷氧基组成的组的取代基,基团 R 可以彼此不同或相同。
  • PRODUCTION OF POLYARYLENE THIOETHER
    申请人:RESEARCH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DEVELOPMENT
    公开号:EP0402481A1
    公开(公告)日:1990-12-19
    This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arylene thioether by the catalytic oxidative coupling polymeriz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diaryl disulfides of general formula (I) and thiophenols of general formula (11), wherein R1 to R12 are each as defined in the specification, by using oxygen in the presence of an aci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thod, the reaction proceeds under very mild conditions; the procedure can be simplified; and the starting material and catalyst an available at extremely low cost. Thus, this method is advantageous industrially.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聚芳基硫醚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酸存在下,利用氧催化至少一种选自通式(I)的二芳基二硫化物和通式(11)的噻吩酚(其中 R1 至 R12 各为本说明书中定义的)所组成的组中的化合物的氧化偶联聚合。根据上述方法,反应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程序可以简化;起始材料和催化剂成本极低。因此,这种方法在工业上很有优势。
  • US4931542A
    申请人:——
    公开号:US4931542A
    公开(公告)日:1990-06-05
  • US4983720A
    申请人:——
    公开号:US4983720A
    公开(公告)日:1991-01-08
  • US5153305A
    申请人:——
    公开号:US5153305A
    公开(公告)日:1992-10-0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