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N6-(3-hydroxybenzyl)adenosine | 23559-6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N6-(3-hydroxybenzyl)adenosine
英文别名
2-Chlor-N6-(m-hydroxybenzyl)adenosin;2-chloro-6-(3-hydroxybenzylamino)purine riboside;(2R,3R,4S,5R)-2-[2-chloro-6-[(3-hydroxyphenyl)methylamino]purin-9-yl]-5-(hydroxymethyl)oxolane-3,4-diol
2-chloro-N6-(3-hydroxybenzyl)adenosine化学式
CAS
23559-61-7
化学式
C17H18ClN5O5
mdl
——
分子量
407.813
InChiKey
IROWFRXVSLTCIJ-XNIJJKJ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146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醇potassium tetrachloroplatinate2-chloro-N6-(3-hydroxybenzyl)adenosine 为溶剂, 以6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N6-Benzyladenosine Derivatives as Novel N-Donor Ligands of Platinum(II) Dichlorido Complexes
    摘要:
    合成了铂(II)复合物trans-[PtCl2(Ln)2]∙xSolv 1–13(Solv = H2O或CH3OH),这些复合物涉及以N6-苄基腺苷为基础的N供体配体;Ln代表N6-(2-甲氧基苄基)腺苷(L1,复合物1中涉及),N6-(4-甲氧基苄基)腺苷(L2,复合物2),N6-(2-氯苄基)腺苷(L3,复合物3),N6-(4-氯苄基)腺苷(L4,复合物4),N6-(2-羟基苄基)腺苷(L5,复合物5),N6-(3-羟基苄基)腺苷(L6,复合物6),N6-(2-羟基-3-甲氧基苄基)腺苷(L7,复合物7),N6-(4-氟苄基)腺苷(L8,复合物8),N6-(4-甲基苄基)腺苷(L9,复合物9),2-氯-N6-(3-羟基苄基)腺苷(L10,复合物10),2-氯-N6-(4-羟基苄基)腺苷(L11,复合物11),2-氯-N6-(2-羟基-3-甲氧基苄基)腺苷(L12,复合物12)和2-氯-N6-(2-羟基-5-甲基苄基)腺苷(L13,复合物13)。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以及多核(1H、13C、195Pt和15N)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适当的N6-苄基腺苷衍生物的N7配位模式和标题复合物的反式几何结构。复合物1–13在体外对选定的人癌细胞系(HOS和MCF7;IC50 > 50.0 µM)被发现无毒。然而,通过ESI-MS研究发现,它们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1:1置换机制(一个Ln分子被一个L-甲硫氨酸分子替换)与生理水平的含硫生物源生物分子L-甲硫氨酸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混合氮/硫配体的二氯铂(II)配位物。
    DOI:
    10.3390/molecules1806699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N6-Benzyladenosine Derivatives as Novel N-Donor Ligands of Platinum(II) Dichlorido Complexes
    摘要:
    合成了铂(II)复合物trans-[PtCl2(Ln)2]∙xSolv 1–13(Solv = H2O或CH3OH),这些复合物涉及以N6-苄基腺苷为基础的N供体配体;Ln代表N6-(2-甲氧基苄基)腺苷(L1,复合物1中涉及),N6-(4-甲氧基苄基)腺苷(L2,复合物2),N6-(2-氯苄基)腺苷(L3,复合物3),N6-(4-氯苄基)腺苷(L4,复合物4),N6-(2-羟基苄基)腺苷(L5,复合物5),N6-(3-羟基苄基)腺苷(L6,复合物6),N6-(2-羟基-3-甲氧基苄基)腺苷(L7,复合物7),N6-(4-氟苄基)腺苷(L8,复合物8),N6-(4-甲基苄基)腺苷(L9,复合物9),2-氯-N6-(3-羟基苄基)腺苷(L10,复合物10),2-氯-N6-(4-羟基苄基)腺苷(L11,复合物11),2-氯-N6-(2-羟基-3-甲氧基苄基)腺苷(L12,复合物12)和2-氯-N6-(2-羟基-5-甲基苄基)腺苷(L13,复合物13)。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以及多核(1H、13C、195Pt和15N)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适当的N6-苄基腺苷衍生物的N7配位模式和标题复合物的反式几何结构。复合物1–13在体外对选定的人癌细胞系(HOS和MCF7;IC50 > 50.0 µM)被发现无毒。然而,通过ESI-MS研究发现,它们能够通过相对简单的1:1置换机制(一个Ln分子被一个L-甲硫氨酸分子替换)与生理水平的含硫生物源生物分子L-甲硫氨酸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混合氮/硫配体的二氯铂(II)配位物。
    DOI:
    10.3390/molecules180669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