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phthalimidehexyloxy)-3,6,7,10,11-pentahexyloxytriphenylene | 1260541-5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phthalimidehexyloxy)-3,6,7,10,11-pentahexyloxytriphenylene
英文别名
3,6,7,10,11-penta(hexyloxy)-2-(6-phthalimidohexyloxy)triphenylene;2-[6-(3,6,7,10,11-Pentahexoxytriphenylen-2-yl)oxyhexyl]isoindole-1,3-dione;2-[6-(3,6,7,10,11-pentahexoxytriphenylen-2-yl)oxyhexyl]isoindole-1,3-dione
2-(6'-phthalimidehexyloxy)-3,6,7,10,11-pentahexyloxytriphenylene化学式
CAS
1260541-53-4
化学式
C62H87NO8
mdl
——
分子量
974.375
InChiKey
QVJOGIZMVVYLF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3
  • 重原子数:
    71
  • 可旋转键数:
    38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8
  • 拓扑面积:
    9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phthalimidehexyloxy)-3,6,7,10,11-pentahexyloxytriphenylene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80%的产率得到2-(6'-aminohexyloxy)-3,6,7,10,11-penta(hexyloxy)triphen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如通式Ⅰ所示,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具有易于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的优点,使得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公开号:
    CN105461628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如通式Ⅰ所示,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具有易于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的优点,使得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公开号:
    CN10546162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及其 制备方法及应用
    申请人: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546162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如通式Ⅰ所示,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所述化合物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苯并菲‑苝单酰亚胺二甲酸酯二元化合物,具有易于调节液晶相转变温度及温度区间的优点,使得该化合物具有光学、电光学和电子学目的的用途,特别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的用途。
  • A Mesogenic Triphenylene−Perylene−Triphenylene Triad
    作者:Xiangfei Kong、Zhiqun He、Yinning Zhang、Linping Mu、Chunjun Liang、Bo Chen、Xiping Jing、Andrew N Cammidge
    DOI:10.1021/ol103018v
    日期:2011.2.18
    A straightforward synthesis of triphenylene-perylene-triphenylene triad structures has been achieved by using versatile triphenylene intermediates bearing a single oxyalkyl amine side chain. Among these, PBITP10 showed a stable columnar mesophase implying favorably matched core-core separations in the structure. Importantly, the triad can be used as a vehicle for doping columnar triphenylene matrices with functional but incompatible perylene units and a mixture of hexahexyloxytriphenylene matrix doped with 0.1% PBITP10 is homogeneous and liquid crystallin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