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E,5R,6R,7S)-7-azido-5,6,8-tribenzyloxy-3-tert-butylthio-1,3-octadiene | 301310-3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E,5R,6R,7S)-7-azido-5,6,8-tribenzyloxy-3-tert-butylthio-1,3-octadiene
英文别名
[(2S,3R,4R,5E)-2-azido-6-tert-butylsulfanyl-3,4-bis(phenylmethoxy)octa-5,7-dienoxy]methylbenzene
(3E,5R,6R,7S)-7-azido-5,6,8-tribenzyloxy-3-tert-butylthio-1,3-octadiene化学式
CAS
301310-36-1
化学式
C33H39N3O3S
mdl
——
分子量
557.757
InChiKey
UFUKFBYKNUHBFL-PAVDHJM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9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17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6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E,5R,6R,7S)-7-azido-5,6,8-tribenzyloxy-3-tert-butylthio-1,3-octadiene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35%的产率得到(1R,2R,3S,7aS)-1,2-dibenzyloxy-3-benzyloxymethyl-7-tert-butylthio-2,3,5,7a-tetrahydro-1H-pyrroli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australine和(-)-7-epialexine的总合成。
    摘要:
    研究了三种合成3-(羟甲基)吡咯烷核苷的方法,3-类化合物包括多羟基化的吡咯烷啶生物碱alexine(1),australine(2)及其各种立体异构体。在第一种方法中,将叠氮化物分子内环加成到带有末端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即21)的富电子的1,3-二烯上,得到脱氢吡咯烷核苷22a和22b,其中22a占优势。提出了这种立体选择性的基本原理。由于将苯基乙烯基硫醚官能团转化成其他有用的官能团遇到困难,因此不可能将主要的非对映异构体22a转化成天然的3-(羟甲基)吡咯烷啶。研究了第二种方法,其中发现叠氮化物与光学纯的St-Bu-取代的二烯(即30)的分子内环加成产生吡咯并核苷31。在这种情况下,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并入叠氮化物和二烯之间的系链中,而不是二烯本身。二烯30合成中的关键转化是使用烯丙基硼烷R(2)BCH(2)CH = C(TMS)(StBu)将D-阿拉伯糖衍生的叠氮基醛28立体选择性转化为苯
    DOI:
    10.1021/jo000689q
  • 作为产物:
    描述:
    (3R,4R,5R)-5-hydroxy-3,4,6-tribenzyloxy-1-hexene吡啶 、 oil scarlet 、 n-Bu4N3臭氧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4.03h, 生成 (3E,5R,6R,7S)-7-azido-5,6,8-tribenzyloxy-3-tert-butylthio-1,3-octad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australine和(-)-7-epialexine的总合成。
    摘要:
    研究了三种合成3-(羟甲基)吡咯烷核苷的方法,3-类化合物包括多羟基化的吡咯烷啶生物碱alexine(1),australine(2)及其各种立体异构体。在第一种方法中,将叠氮化物分子内环加成到带有末端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即21)的富电子的1,3-二烯上,得到脱氢吡咯烷核苷22a和22b,其中22a占优势。提出了这种立体选择性的基本原理。由于将苯基乙烯基硫醚官能团转化成其他有用的官能团遇到困难,因此不可能将主要的非对映异构体22a转化成天然的3-(羟甲基)吡咯烷啶。研究了第二种方法,其中发现叠氮化物与光学纯的St-Bu-取代的二烯(即30)的分子内环加成产生吡咯并核苷31。在这种情况下,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并入叠氮化物和二烯之间的系链中,而不是二烯本身。二烯30合成中的关键转化是使用烯丙基硼烷R(2)BCH(2)CH = C(TMS)(StBu)将D-阿拉伯糖衍生的叠氮基醛28立体选择性转化为苯
    DOI:
    10.1021/jo000689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es of (+)-Australine and (−)-7-Epialexine
    作者:William H. Pearson、Jennifer V. Hines
    DOI:10.1021/jo000689q
    日期:2000.9.1
    naturally occurring 3-(hydroxymethyl)pyrrolizidines. A third approach to these compounds was successful. The transformation of L-xylose into the azido epoxy tosylate 46 was accomplished using two Wittig reactions and an epoxidation, in addition to other standard functional group manipulations. Reductive double-cyclization of 46 afforded the pyrrolizidines 47a and 47b, which were debenzylated to afford
    研究了三种合成3-(羟甲基)吡咯烷核苷的方法,3-类化合物包括多羟基化的吡咯烷啶生物碱alexine(1),australine(2)及其各种立体异构体。在第一种方法中,将叠氮化物分子内环加成到带有末端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即21)的富电子的1,3-二烯上,得到脱氢吡咯烷核苷22a和22b,其中22a占优势。提出了这种立体选择性的基本原理。由于将苯基乙烯基硫醚官能团转化成其他有用的官能团遇到困难,因此不可能将主要的非对映异构体22a转化成天然的3-(羟甲基)吡咯烷啶。研究了第二种方法,其中发现叠氮化物与光学纯的St-Bu-取代的二烯(即30)的分子内环加成产生吡咯并核苷31。在这种情况下,烷氧基甲基取代基并入叠氮化物和二烯之间的系链中,而不是二烯本身。二烯30合成中的关键转化是使用烯丙基硼烷R(2)BCH(2)CH = C(TMS)(StBu)将D-阿拉伯糖衍生的叠氮基醛28立体选择性转化为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