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5-dimethoxypyridazine-1-oxide | 2096-50-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5-dimethoxypyridazine-1-oxide
英文别名
3,5-Dimethoxy-pyridazin-1-oxid;3,5-Dimethoxy-1-oxidopyridazin-1-ium
3,5-dimethoxypyridazine-1-oxide化学式
CAS
2096-50-6
化学式
C6H8N2O3
mdl
——
分子量
156.141
InChiKey
IKYJKUDWBQMVS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7.365±45.00 °C(Press: 760.00 Torr)(predicted)
  • 密度:
    1.254±0.14 g/cm3(Temp: 25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56.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5-dimethoxypyridazine-1-oxide发烟硫酸硝酸 作用下, 生成 3,5-dimethoxy-4,6-dinitropyridazine-1-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哒嗪支架作为高能材料的基石:合成、表征和性能
    摘要:
    在目前的研究中,基于哒嗪支架的新型含能材料的合成及其表征是主要课题。为此,首先合成了所需的 3,5-二甲氧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 (7)。全取代哒嗪前体为进一步制备性修饰奠定了基础。通过区域选择性引入各种较小的胺亲核试剂(如甲胺或 2-氨基乙醇)进行的靶向功能化产生了几种新的含能材料。其中包括 3,5-双(甲基氨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 (8)、3,5-双(甲基硝基氨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 (9)、3,5 -双(二甲氨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10)和3,5-双((2-羟乙基)氨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11)。为了提高爆轰性能,将化合物 8 进一步硝化,得到 3,5-双(甲基硝基氨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 (9)。这些新的含能材料通过多核核磁共振(1H、13C、14N、15N)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进行了表征和
    DOI:
    10.1002/zaac.201900146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甲氧基哒嗪次氟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3,5-dimethoxypyridazine-1-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哒嗪支架的能量功能化:3,5-Diamino-4,6-dinitropyridazine-1-oxide 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报道了 3,5-diamino-4,6-dinitropyridazine-1-oxide (8) 的合成。它是从无环化合物开始的六步合成程序中制备的,并显示出良好的特性(爆速 DC-J = 8486 ms(-1),爆压 p(CJ) = 302 kbar)和对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化合物 8 及其前体 (7, 3,5-二甲氧基-4,6-二硝基哒嗪-1-氧化物) 通过多核 (H-1, C-13, N-14, N-15) NMR 光谱表征,质谱、振动光谱(IR 和拉曼)、元素分析和差热分析 (DTA) 测量。化合物 4、5、6、7、8 和 9 也通过低温单晶 X 射线衍射表征。使用基于 CBS-4M 焓的雾化方法计算 7 和 8 的形成热。使用实验确定的(X 射线)密度和计算的标准摩尔形成焓,使用 EXPLO5 代码 (V6.03) 预测了几个爆轰参数,如爆轰压力、能量和速度。3,5-二甲氧基-4
    DOI:
    10.1002/ejoc.2018000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