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2-Trimethylsilanyl-ethoxy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thiazole-5-carboxylic acid ((1R,2S,3R,4R)-3-hydroxy-4-hydroxymethyl-2-methoxy-cyclopentyl)-amide | 196937-7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2-Trimethylsilanyl-ethoxy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thiazole-5-carboxylic acid ((1R,2S,3R,4R)-3-hydroxy-4-hydroxymethyl-2-methoxy-cyclopentyl)-amide
英文别名
——
2-{[1-(2-Trimethylsilanyl-ethoxymethyl)-1H-pyrrole-2-carbonyl]-amino}-thiazole-5-carboxylic acid ((1R,2S,3R,4R)-3-hydroxy-4-hydroxymethyl-2-methoxy-cyclopentyl)-amide化学式
CAS
196937-75-4
化学式
C22H34N4O6SSi
mdl
——
分子量
510.687
InChiKey
XJLJTSGQDNRWLM-RGCFKVT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
  • 重原子数:
    34.0
  • 可旋转键数:
    11.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9
  • 拓扑面积:
    134.94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由包含非天然核苷和扩展的芳香核糖核酸的嘧啶寡核苷酸形成的三螺旋结构:从大沟中插入作为识别C·G和T·A碱基对的方法
    摘要:
    通过寡核苷酸定向的三重螺旋形成对双螺旋DNA的序列特异性识别主要限于嘌呤束。为了鉴定潜在的能够扩展三重螺旋复合物序列范围的先导化合物,我们设计了两个具有通过酰胺键连接的核碱基的碳环核苷。N 5 -[(1 R,2 S,3 R,4 R)-3-羟基-4-(羟甲基)-2-甲氧基环戊基] -2-{[((1 H-吡咯-2-基)羰基]-氨基}噻唑-5-羧酰胺(L1)和2-苯甲酰胺基-N 5 -[(1 R,2 S,3 R合成了4个R)-3-羟基-4-(羟甲基)-2-甲氧基环戊基]噻唑-5-羧酰胺(L2),并掺入嘧啶寡核苷酸中。发现1 H-吡咯NH的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SEM)保护基与嘧啶寡核苷酸的DNA固相合成相容。通过定量DNA酶I足迹分析,二者的非天然核苷L1和L2表明优先在嘌呤碱基嘧啶的结合:L1 / 2 ·(C·G)≈ L1 / 2 ·(T·A)> L1 / 2 ·(G·C )≈ L1
    DOI:
    10.1002/hlca.1997080061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由包含非天然核苷和扩展的芳香核糖核酸的嘧啶寡核苷酸形成的三螺旋结构:从大沟中插入作为识别C·G和T·A碱基对的方法
    摘要:
    通过寡核苷酸定向的三重螺旋形成对双螺旋DNA的序列特异性识别主要限于嘌呤束。为了鉴定潜在的能够扩展三重螺旋复合物序列范围的先导化合物,我们设计了两个具有通过酰胺键连接的核碱基的碳环核苷。N 5 -[(1 R,2 S,3 R,4 R)-3-羟基-4-(羟甲基)-2-甲氧基环戊基] -2-{[((1 H-吡咯-2-基)羰基]-氨基}噻唑-5-羧酰胺(L1)和2-苯甲酰胺基-N 5 -[(1 R,2 S,3 R合成了4个R)-3-羟基-4-(羟甲基)-2-甲氧基环戊基]噻唑-5-羧酰胺(L2),并掺入嘧啶寡核苷酸中。发现1 H-吡咯NH的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氧基甲基(SEM)保护基与嘧啶寡核苷酸的DNA固相合成相容。通过定量DNA酶I足迹分析,二者的非天然核苷L1和L2表明优先在嘌呤碱基嘧啶的结合:L1 / 2 ·(C·G)≈ L1 / 2 ·(T·A)> L1 / 2 ·(G·C )≈ L1
    DOI:
    10.1002/hlca.199708006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