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za-10-hydroxyhexacyclo[8.7.1.11,4.04,9.011,16.012,18]nonadeca-4,6,8-triene-3-one | 1056683-0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za-10-hydroxyhexacyclo[8.7.1.11,4.04,9.011,16.012,18]nonadeca-4,6,8-triene-3-one
英文别名
10-Hydroxy-2-azahexacyclo[8.7.1.11,14.04,9.011,16.012,18]nonadeca-4,6,8-trien-3-one
2-aza-10-hydroxyhexacyclo[8.7.1.1<sup>1,4</sup>.0<sup>4,9</sup>.0<sup>11,16</sup>.0<sup>12,18</sup>]nonadeca-4,6,8-triene-3-one化学式
CAS
1056683-05-6
化学式
C18H19NO2
mdl
——
分子量
281.354
InChiKey
UICOVYORJBVNI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1
  • 拓扑面积:
    49.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za-10-hydroxyhexacyclo[8.7.1.11,4.04,9.011,16.012,18]nonadeca-4,6,8-triene-3-on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27%的产率得到2-azapentacyclo[9.6.0.11,14.112,16.04,9]undeca-4,6,8-triene-3,10-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光引发的多米诺反应:N-(金刚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N-(金刚烷基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摘要:
    邻苯二甲酰亚胺1 - 6后经历直接照射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三重态敏化和产生新的产品。除了形成初级光产物之外,第一光化学步骤还引发随后的热多米诺反应或热和光化学反应的多米诺序列。后者,涉及两个分子内光化学γ-H抽象,用邻苯二甲酰亚胺观察到1,3,和6和立体特异性递送的六环苯并氮杂产品12,19,和27分别。最低三重态1 − 6在直接和丙酮敏化的激发下,在几种溶剂中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乙胺和DABCO的分子间电子转移,并观察了自由基阴离子。电化学测量表明从的金刚烷基即分子内电子转移1 - 6到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最低三重态状态是不可行的。产物的形成可以通过从(烷基)金刚烷到激发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分子内H-吸收,可以是激发的单重态或隐藏的上激发三重态。
    DOI:
    10.1021/jo901753z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光引发的多米诺反应:N-(金刚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N-(金刚烷基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摘要:
    邻苯二甲酰亚胺1 - 6后经历直接照射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三重态敏化和产生新的产品。除了形成初级光产物之外,第一光化学步骤还引发随后的热多米诺反应或热和光化学反应的多米诺序列。后者,涉及两个分子内光化学γ-H抽象,用邻苯二甲酰亚胺观察到1,3,和6和立体特异性递送的六环苯并氮杂产品12,19,和27分别。最低三重态1 − 6在直接和丙酮敏化的激发下,在几种溶剂中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乙胺和DABCO的分子间电子转移,并观察了自由基阴离子。电化学测量表明从的金刚烷基即分子内电子转移1 - 6到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最低三重态状态是不可行的。产物的形成可以通过从(烷基)金刚烷到激发的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分子内H-吸收,可以是激发的单重态或隐藏的上激发三重态。
    DOI:
    10.1021/jo901753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decarboxylation of Adamantane Amino Acids Activated by Phthalimide
    作者:Leo Mandić、Kata Mlinarić-Majerski、Axel G. Griesbeck、Nikola Basarić
    DOI:10.1002/ejoc.201600491
    日期:2016.9
    derivatives 3–6 underwent a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and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sequence, most probably through a triplet excited state. The decarboxylations of the β-amino acid derivatives were succeeded by cyclization reactions that afforded complex polycyclic molecules with potential biological interest. The adamantyl radical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photoinduced decarboxylation could be
    合成了由邻苯二甲酰亚胺(即 3-6)活化的金刚烷 α-、β-和 δ-氨基酸,并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反应性。氨基酸生物 3-6 经历了光诱导电子转移 (PET) 和脱羧反应序列,最有可能是通过三重激发态。β-氨基酸生物的脱羧通过环化反应成功,提供了具有潜在生物学意义的复杂多环分子。光诱导脱羧产生的金刚烷基自由基可以被烯烃或氧捕获,分别传递加合物或醇。在丙酮敏化条件下(量子产率,Φ = 0.02-0.5),光脱羧过程比直接激发更有效,并且反应性取决于衍生物的电子供体(羧酸盐)和受体(三重激发态的邻苯二甲酰亚胺)之间的链长(分子内距离)。不同自由基的形成,即 1- 或 2-金刚烷基中间体,可能不会影响脱羧的整体速率本报告提供了对光脱羧的更好理解和分子系统的合理设计以进行光诱导脱羧和环化反应。
  • Antiproliferative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ree Libraries of Adamantane Derivatives
    作者:Nikola Basarić、Margareta Sohora、Nikola Cindro、Kata Mlinarić-Majerski、Erik De Clercq、Jan Balzarini
    DOI:10.1002/ardp.201300345
    日期:2014.5
    Three libraries of adamanta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antiviral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a broad variety of DNA and RNA viruses. Whereas none of the compounds exhibit antiviral activity at subtoxic concentrations,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was found against murine leukemia cells (L1210), human T‐lymphocyte cells (CEM), and cervix carcinoma cells (HeLa) for 4
    合成了三个金刚烷生物文库,并评估了针对多种 DNA 和 RNA 病毒的抗病毒和抗增殖活性。虽然这些化合物在亚毒浓度下均不表现出抗病毒活性,但在 4、8 和 10 年中发现对鼠白血病细胞 (L1210)、人 T 淋巴细胞 (CEM) 和宫颈癌细胞 (HeLa) 具有抗增殖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3R)-4-(蒽-9-基)-3-(叔丁基)-2-甲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黄花菜木脂素B 黄皮树碱 黄小檗碱 鹅掌楸碱 鬼臼酸哌啶基腙氮氧自由基 鬼臼酸 鬼臼脂毒酮 鬼臼毒醇 鬼臼毒素-4-O-葡萄糖苷 鬼臼毒素 鬼臼毒素 高阿莫灵碱 顺式-1,4-二苯基-2-甲氧基-2-丁烯-1,4-二酮 阿罗莫灵 防己诺林碱 防己索林 金不换萘酚 金不换素 里立脂素B二甲醚 连翘脂素 达卡他韦杂质7 赤式-愈创木基甘油-BETA-O-4'-二氢松柏醇 襄五脂素 表鬼臼毒素乙醚 表芝麻素单儿茶酚 表去甲络石甙元 蔚瑞昆森 蒿脂麻木质体 蒽,9,10-二[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 落叶松树脂醇二甲醚 落叶松树脂醇 萘并[2,3-d]-1,3-二噁唑-5(6H)-酮,8-(1,3-苯并二噁唑-5-基)-7,8-二氢-6,7-二甲基-,(6R,7S,8R)-rel-(-)- 萘并[2,3-c]呋喃-1,3-二酮,6-甲氧基-4-(4-甲氧苯基)- 萘并[2,3-c]呋喃-1(3H)-酮,7-羟基-4-(3-甲氧苯基)- 萘并[2,3-c]呋喃-1(3H)-酮,4-(2-氟苯基)-7-(苯基甲氧基)- 萘并[1,2-d]-1,3-二噁唑,9-(1,3-苯并二噁唑-5-基)-6,7-二氢-7,8-二甲基-,(7S)- 萘,1-氯-2-乙基-3-甲基-4-苯基- 荜澄茄素 荜澄茄内酯 荛花酚 苯雌酚二甲醚 苯雌酚 苯酚,5-[2-(3-羟基苯基)乙基]-3-[4-[2-(3-羟基苯基)乙基]苯氧基]-2-甲氧基- 苯酚,4,4'-(四氢-3,4-二甲基-2,5-呋喃二基)二[2-甲氧基-,(2R,3R,4S,5R)-rel-(-)-(9CI) 苯甲醇,4-羟基-3-甲氧基-a-[(1S)-1-[2-甲氧基-4-(1E)-1-丙烯-1-基苯氧基]乙基]-,(aS)- 苯甲醇,3,4-二甲氧基-a-[1-[2-甲氧基-4-(2-丙烯基)苯氧基]乙基]- 苯甲醇,3,4-二甲氧基-a-[1-(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 苯甲醇,3,4-二甲氧基-a-[1-(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 苯氧基-9苯基-10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