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7,8,9-tetrahydrocyclohepta-1,3-dioxin-5(4H)-one | 114908-5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7,8,9-tetrahydrocyclohepta-1,3-dioxin-5(4H)-one
英文别名
6,7,8,9-tetrahydrocyclohepta[d][1,3]dioxin-5(4H)-one;6,7,8,9-tetrahydro-4H-cyclohepta[d][1,3]dioxin-5-one
6,7,8,9-tetrahydrocyclohepta-1,3-dioxin-5(4H)-one化学式
CAS
114908-51-9
化学式
C9H12O3
mdl
——
分子量
168.192
InChiKey
AJVBRPVJFZLNP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7,8,9-tetrahydrocyclohepta-1,3-dioxin-5(4H)-one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1-萘甲酸 、 (S,S)-(+)-(2,6-dibenzhydryl-3,5-dioxa-4-phosphacyclohepta[2,1-a;3,4-a']dinaphthalen-4-yl)bis(1-phenylethyl)amine 、 二异丁基氢化铝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C22H26N2O4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 2-环己酮的 Morita-Baylis-Hillman 碳酸盐不对称形式亲核邻甲酚化
    摘要: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钯催化下与 Morita- Baylis -Hillman (MBH) 碳酸酯在钯催化下的不对称形式亲核亲核化反应,通过原位产生电子中性和 HOMO 引发的 η 2 -Pd( 0)-二烯酮复合物通过氧化插入/π-σ-异构化/β-H消除激活序列。随后在 Pd(0) 介导的 π-Lewis 碱催化下实现了对各种亚胺的 umpolung 插烯加成,最终提供了o-甲酚化产物,然后是另一个级联的 π-σ-异构化/β-H 消除/芳构化过程。通过采用新设计的庞大的手性亚膦酰胺配体,对大量的底物组装实现了中等至优异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并且可以轻松地加工所得的多功能产品以获取多种对映体富集的结构。此外,催化反应途径通过对照实验得到了很好的启发。
    DOI:
    10.1021/jacs.2c04101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 2-环己酮的 Morita-Baylis-Hillman 碳酸盐不对称形式亲核邻甲酚化
    摘要: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在钯催化下与 Morita- Baylis -Hillman (MBH) 碳酸酯在钯催化下的不对称形式亲核亲核化反应,通过原位产生电子中性和 HOMO 引发的 η 2 -Pd( 0)-二烯酮复合物通过氧化插入/π-σ-异构化/β-H消除激活序列。随后在 Pd(0) 介导的 π-Lewis 碱催化下实现了对各种亚胺的 umpolung 插烯加成,最终提供了o-甲酚化产物,然后是另一个级联的 π-σ-异构化/β-H 消除/芳构化过程。通过采用新设计的庞大的手性亚膦酰胺配体,对大量的底物组装实现了中等至优异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并且可以轻松地加工所得的多功能产品以获取多种对映体富集的结构。此外,催化反应途径通过对照实验得到了很好的启发。
    DOI:
    10.1021/jacs.2c041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ionic Diels–Alder Chemistry of Cyclic Sodium Dien-1-olates Delivering Highly Stereoselective and Functionalized Polycyclic Adducts
    作者:Jing-Kai Huang、Kak-Shan Shia
    DOI:10.1021/acs.orglett.1c01807
    日期:2021.8.6
    Anionic Diels–Alder chemistry of electron-deficient cross-conjugated vinylogous alkenones, providing highly stable sodium dienolate ion pairs as electron-rich dienes in the presence of a weak sodium base in THF, has been newly developed, leading to a single Diels–Alder adduct, in racemic form, in moderate to high yields (up to 97%, 37 examples).
    新开发的缺电子交叉共轭乙烯基的阴离子 Diels-Alder 化学,在 THF 中存在弱碱的情况下,提供高度稳定的二钠离子对作为富电子二,导致单个 Diels-Alder加合物,外消旋形式,中等至高产率(高达 97%,37 个实例)。
  • A Flavoprotein Dioxygenase Steers Bacterial Tropone Biosynthesis via Coenzyme A-Ester Oxygenolysis and Ring Epoxidation
    作者:Ying Duan、Marina Toplak、Anwei Hou、Nelson L. Brock、Jeroen S. Dickschat、Robin Teufel
    DOI:10.1021/jacs.1c04996
    日期:2021.7.14
    Bacterial tropone natural products such as tropolone, tropodithietic acid, or the roseobacticides play crucial roles in various terrestrial and marine symbiotic interactions as virulence factors, antibiotics, algaecides, or quorum sensing signals. We now show that their poorly understood biosynthesis depends on a shunt product from aerobic CoA-dependent phenylacetic acid catabolism that is salvaged
    细菌托酚酮天然产物,如托酚酮、托托二代酸或玫瑰杀菌剂,在各种陆地和海洋共生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毒力因子、抗生素、除藻剂或群体感应信号。我们现在表明,它们知之甚少的生物合成依赖于需 CoA 依赖性苯乙酸分解代谢的分流产物,该分流产物由专用的酰基辅酶 A 酶样黄素酶 TdaE 挽救。TdaE 的进一步表征揭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复杂催化,包括底物、非经典 CoA-解和最终环化。因此,该酶作为一种典型的黄素蛋白双加酶发挥作用,它结合了来自 O 2的两个原子进入底物,最有可能涉及黄素-N5-过化物和黄素-N5-化物物质,分别用于连续的 CoA-裂解和环化。随后反应性酶产物的自发羧产生托酚酮,它是由病原性土壤植物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稻穗枯病的关键毒力因子。或者, TdaE产物最有可能转化为更复杂的含次生代谢物,例如来自主要海洋红杆菌科(如抑制嗜热菌)的原二硫酸
  • Preparation, reactivity,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1,3-dioxin vinylogous esters: versatile .beta.-ketovinyl cation equivalents
    作者:Amos B. Smith、Bruce D. Dorsey、Masashi Ohba、Andrew T. Lupo、Michael S. Malamas
    DOI:10.1021/jo00253a024
    日期:1988.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2-甲基-5,6-二氢-4H-吡喃-3-羧酸酯 乙酸1-萘基铵 乙基(2E)-3-氨基-2-氰基-3-羟基丙烯酸酯 6-甲氧基螺[4.5]癸-6,9-二烯-8-酮 6-甲基-3,4-二氢-2H-吡喃-5-甲酰肼 6,7-二氢环戊并[d][1,3]二噁英-5(4H)-酮 5-羟基-3-甲氧基-2-甲基-环戊-2-烯酮 5-羟基-3-甲氧基-2-甲基-环戊-2-烯酮 5,6-二氢-3-乙氧羰基-2-甲基-4H-吡喃 4-羟基-3-甲氧基-2-甲基-环戊-2-烯酮 4-甲氧基-3,3-二甲基-6-氧代-1,4-环己二烯-1-甲醛 4-烯丙基-3,4-二乙氧基-2-甲基-2-环丁烯-1-酮 4-异丙烯基-3-异丙氧基-2-异丙基-4-甲氧基-环丁-2-烯酮 4-(1,1-二氯丙-1-烯-2-基)-2-甲氧基-3-甲基环戊-2-烯-1-酮 4,5,7,8-四甲氧基-1-氧杂-螺[2.5]辛-4,7-二烯-6-酮 3-甲氧基甲基丙烯酸甲酯 3-甲氧基双环[2.2.1]庚-2,5-二烯-2-甲酰氯 3-甲氧基-5-甲基-2-环戊-1-酮 3-甲氧基-3A,4,5,6,7,7alpha-六氢-1H-茚-1-酮 3-甲氧基-2-甲基丙-2-烯酰异氰酸酯 3-甲氧基-2-环戊烯-1-酮 3-甲氧基-2-环丁烯-1-酮 3-乙氧基螺[3.5]-2-壬烯-1-酮 3-乙氧基螺[3.4]辛-2-烯-1-酮 3-乙氧基环庚-2-烯-1-酮 3-乙氧基-螺[3.6]-2-癸烯-1-酮 3-乙氧基-7-甲氧基-螺[3.5]-2-壬烯-1-酮 3-乙氧基-7-(2-甲基-2-丙基)螺[3.5]壬-2-烯-1-酮 3-乙氧基-2-甲基-2-环戊烯酮 3-乙氧基-2-甲基-2-丙烯酸乙酯 3-乙氧基-2-环戊烯酮 3-(甲氧基甲氧基)环戊-2-烯-1-酮 3-(2-甲基丙氧基)环戊-2-烯-1-酮 3,5-二甲氧基-2,6,6-三(3-甲基丁-2-烯基)环己-2,4-二烯酮 3,4-二氢-2H-吡喃-5-甲醛 3,4-二氢-2H-吡喃-5-甲酸甲酯 2H-吡喃-5-羰基氯化,3,4-二氢- 2-羟基-3-甲氧基-2-环戊烯-1-酮 2-甲氧基亚甲基环己酮 2-甲氧基亚甲基-6-甲基-环己酮 2-甲氧基亚甲基-4-环戊烯-1,3-二酮 2-甲氧基-3,4-二氢-2H-吡喃-5-甲酰胺 2-甲基-5,6-二氢-4H-吡喃-3-羧酸 2-甲基-3-(2-甲基丙氧基)环戊-2-烯-1-酮 2-氰基-3-甲氧基丙-2-烯酸 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 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 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酰胺 2-氰基-3-乙氧基-2-丙酸甲酯 2-氟-3-甲氧基丙烯酰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