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is(3-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 1208112-7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is(3-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英文别名
——
1,3-bis(3-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化学式
CAS
1208112-78-0
化学式
C17H11N4*Cl
mdl
——
分子量
306.754
InChiKey
MVHLXKQSZUZHNW-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6.3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bis(3-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76%的产率得到1,3-bis(3-carboxy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锌(II)咪唑二羧酸盐配体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合成:系MOF的N-杂环碳烯化合物的潜在前体
    摘要:
    从氰基苯胺以高收率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咪唑鎓盐核的异构二腈配体。已使用氢溴酸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二羧酸,或者通过类似的氰基苯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一锅法直接合成了二羧酸。报告了四种化合物中三种的晶体结构。二元羧酸可能与金属发生两种反应途径,如本工作所述,最初会生成基于金属羧酸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或N-杂环卡宾(NHC)金属络合物,以合成含有束缚的MOF NHC复合物。1的反应 3-二(4-羧基苯基)咪唑鎓溴化物与硝酸锌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得到包含完整咪唑鎓盐的一维(1D)MOF。由1D项链型聚合物的紧密堆积形成的潜在多孔结构包含由无序DMF溶剂化物分子占据的通道。甲酸根阴离子还桥接一维聚合物中的锌二级结构单元,该结构具有起伏结构,该结构是由二羧酸咪唑鎓配体的U形构象产生的。
    DOI:
    10.1021/ic9021118
  • 作为产物:
    描述:
    聚合甲醛草酸醛间氨基苯甲腈盐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75%的产率得到1,3-bis(3-cyanophenyl)imidazolium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锌(II)咪唑二羧酸盐配体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合成:系MOF的N-杂环碳烯化合物的潜在前体
    摘要:
    从氰基苯胺以高收率合成了两个新的含咪唑鎓盐核的异构二腈配体。已使用氢溴酸将它们转化为相应的二羧酸,或者通过类似的氰基苯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一锅法直接合成了二羧酸。报告了四种化合物中三种的晶体结构。二元羧酸可能与金属发生两种反应途径,如本工作所述,最初会生成基于金属羧酸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或N-杂环卡宾(NHC)金属络合物,以合成含有束缚的MOF NHC复合物。1的反应 3-二(4-羧基苯基)咪唑鎓溴化物与硝酸锌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溶液得到包含完整咪唑鎓盐的一维(1D)MOF。由1D项链型聚合物的紧密堆积形成的潜在多孔结构包含由无序DMF溶剂化物分子占据的通道。甲酸根阴离子还桥接一维聚合物中的锌二级结构单元,该结构具有起伏结构,该结构是由二羧酸咪唑鎓配体的U形构象产生的。
    DOI:
    10.1021/ic90211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struction of biomass-based amines <i>via</i> Ir-mediated <i>N</i>-alkylation: kinetic analysis
    作者:Meixiang Liang、Zhongmou Xu、Tianhao Zhou、Limin Chen、Jinzhu Chen
    DOI:10.1039/d3gc04747d
    日期:——
    HCOONa can completely shift N-alkylation to the 5a side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activation energy from 55.3 to 46.8 kJ mol−1 in the 4a-to-5a transfer-hydrogenation stage, which leads to a 15-fold increase in the rate constant for 4a hydrogenation at 140 °C. This research study highlights a kinetic understanding of N-alkyl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mass-based amines.
    使用由固定在共价三嗪骨架中的Ir络合物组成的非均相催化剂,通过四氢糠胺( 1a )与糠醇( 2a )的N-烷基化获得基于生物质的仲胺( 5a )。机理研究提出了通过三个连续/可逆步骤的借氢路线:2a脱氢以提供糠醛(3a ),糠醛( 3a )转化为亚胺( 4a ),随后通过第一步中形成的氢化对4a进行氢化,最终产生5a。动力学分析揭示了2a至3a脱氢的速率决定步骤以及4a至5a转移氢化中存在可逆平衡。然而,额外加载的HCCOONa氢源可以通过在4a -to -5a转移加氢阶段将活化能从55.3显着降低至46.8 kJ mol -1 ,将N-烷基化完全转移到5a侧,这导致15 140 °C 下4a氢化的速率常数增加一倍。这项研究强调了对N-烷基化用于构建生物质胺的动力学理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