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methyl-2-phenyl-1H-imidazole | 1282039-6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methyl-2-phenyl-1H-imidazole
英文别名
——
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methyl-2-phenyl-1H-imidazole化学式
CAS
1282039-63-7
化学式
C36H30N2O2S2
mdl
——
分子量
586.778
InChiKey
PYQNQZMCUOBWN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9
  • 重原子数:
    42.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36.2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methyl-2-phenyl-1H-imidazole碘甲烷氯仿乙腈 为溶剂, 以92%的产率得到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3-dimethyl-2-phenyl-1H-imidazol-3-ium 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主链上带有咪唑单元的亚芳基乙烯撑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摘要:
    合成并在光学和电化学性质方面表征了主链上含咪唑鎓阳离子单元的亚芳基乙烯撑π共轭聚合物及其模型化合物。引入9,9-双辛基芴,2,5-双十二烷基氧苯和3-十二烷基噻吩作为具有不同给体特性的亚芳基单元,以评估对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间隙能的影响。阳离子聚合物和带有碘化物抗衡阴离子的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相对于母体中性分子表现出显着的蓝移。咪唑和邻近芳基单元的N-甲基。循环伏安法测量表明,通过咪唑向咪唑的转化,LUMO水平发生了负向变化,表明阳离子咪唑单元的电子接受特性。©2011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 Sci A部分:Polym Chem,2011年
    DOI:
    10.1002/pola.24618
  • 作为产物:
    描述:
    4,5-di(thiophen-2-yl)-2-phenyl-1H-imidazole 在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正丁基锂四甲基乙二胺potassium tert-butylate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4,5-bis(5-(3-methoxystyryl)thiophen-2-yl)-1-methyl-2-phenyl-1H-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主链上带有咪唑单元的亚芳基乙烯撑π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光学和电化学性能
    摘要:
    合成并在光学和电化学性质方面表征了主链上含咪唑鎓阳离子单元的亚芳基乙烯撑π共轭聚合物及其模型化合物。引入9,9-双辛基芴,2,5-双十二烷基氧苯和3-十二烷基噻吩作为具有不同给体特性的亚芳基单元,以评估对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间隙能的影响。阳离子聚合物和带有碘化物抗衡阴离子的模型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相对于母体中性分子表现出显着的蓝移。咪唑和邻近芳基单元的N-甲基。循环伏安法测量表明,通过咪唑向咪唑的转化,LUMO水平发生了负向变化,表明阳离子咪唑单元的电子接受特性。©2011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 Sci A部分:Polym Chem,2011年
    DOI:
    10.1002/pola.246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