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O-dimethyl-6-O-p-toluenesulphonyl-L-ascorbic acid | 169613-8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O-dimethyl-6-O-p-toluenesulphonyl-L-ascorbic acid
英文别名
2,3-di-O-methyl-6-O-p-toluenesulfonyl-L-ascorbic acid;6-O-tosyl-2,3-di-O-methyl-L-ascorbic acid;[(2S)-2-[(2R)-3,4-dimethoxy-5-oxo-2H-furan-2-yl]-2-hydroxyethyl] 4-methylbenzenesulfonate
2,3-O-dimethyl-6-O-p-toluenesulphonyl-L-ascorbic acid化学式
CAS
169613-81-4
化学式
C15H18O8S
mdl
——
分子量
358.369
InChiKey
SEIROUTUMXKUMI-NWDGAFQ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1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O-dimethyl-6-O-p-toluenesulphonyl-L-ascorbic acid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75%的产率得到6-azido-6-deoxy-2,3-di-O-methyl-L-ascorb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l-抗坏血酸-共轭五环三萜衍生物作为潜在流感病毒进入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由于流感病毒可以迅速进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流感剂。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两个五环三萜衍生物(Q8和Y3)具有抗流感病毒的进入活性。保持五环三萜和生物活性的潜在的协同作用升记抗坏血酸,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升抗坏血酸共轭的五环三萜衍生物(18 - 26,29 - 31,35 - 40和42 - 43)。此外,我们评估了这些新型化合物对MDCK细胞中A / WSN / 33病毒的抗流感活性。在所有评估的化合物中,2,3 - O,O-二苄基-6-脱氧-1-抗坏血酸-甜菜酸结合物(30)显示出最显着的抗流感活性,EC 50为8.7μM,无细胞毒性观察到对MDCK细胞的作用。添加时间测定表明化合物30在流感生命周期的早期起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化合物30的处理可抑制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红细胞血凝反应,并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确定了流感血凝素(HA)与化合物30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解离常数为K
    DOI:
    10.1016/j.ejmech.2016.01.005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l-抗坏血酸-共轭五环三萜衍生物作为潜在流感病毒进入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由于流感病毒可以迅速进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流感剂。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两个五环三萜衍生物(Q8和Y3)具有抗流感病毒的进入活性。保持五环三萜和生物活性的潜在的协同作用升记抗坏血酸,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升抗坏血酸共轭的五环三萜衍生物(18 - 26,29 - 31,35 - 40和42 - 43)。此外,我们评估了这些新型化合物对MDCK细胞中A / WSN / 33病毒的抗流感活性。在所有评估的化合物中,2,3 - O,O-二苄基-6-脱氧-1-抗坏血酸-甜菜酸结合物(30)显示出最显着的抗流感活性,EC 50为8.7μM,无细胞毒性观察到对MDCK细胞的作用。添加时间测定表明化合物30在流感生命周期的早期起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化合物30的处理可抑制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红细胞血凝反应,并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确定了流感血凝素(HA)与化合物30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解离常数为K
    DOI:
    10.1016/j.ejmech.2016.01.0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formation of lactams from l-ascorbic acid
    作者:M Akram Khan、Harry Adams
    DOI:10.1016/s0008-6215(99)00234-7
    日期:1999.12
    Abstract 2,3- O -Dimethyl-6- O - p -toluenesulphonyl- l -ascorbic acid reacted with the primary amines n -butylamine, benzylamine and cyclohexylamine at room temperature to give the 1-alkyl-2,3-dimethoxy-4-hydroxy-4-[1′-(2′-aminoalkyl)ethyl]but-3-enimides in 64, 58 and 60% yields, respectively, after chromatographic purification. However, 2,3- O -dimethyl-5,6-di- O - p -toluenesulphonyl- l -ascorbic
    摘要2,3-O-二甲基-6-O-对甲苯磺酰基-1-抗坏血酸在室温下与伯胺正丁胺,苄胺和环己胺反应生成1-烷基-2,3-二甲氧基-4色谱纯化后,分别以64%,58%和60%的产率生成-羟基-4- [1'-((2'-氨基烷基)乙基]丁-3-亚胺。但是,2,3-O-二甲基-5,6-二-O-对甲苯磺酰基-1-抗坏血酸与正丁胺,苄胺和环己胺反应生成1-烷基-2,3-二甲氧基-4-羟基-4- [1'-(2'-氨基烷基)乙基]丁-3-亚胺的产率分别为61、74和75%。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其中一种产品的绝对构型。
  • Khan, M. Akram; Adams, Harry, Synthesis, 1995, # 6, p. 687 - 692
    作者:Khan, M. Akram、Adams, Harry
    DOI:——
    日期:——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l-ascorbic acid-conjugated pentacyclic triterpe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influenza virus entry inhibitors
    作者:Han Wang、Renyang Xu、Yongying Shi、Longlong Si、Pingxuan Jiao、Zibo Fan、Xu Han、Xingyu Wu、Xiaoshu Zhou、Fei Yu、Yongmin Zhang、Liangren Zhang、Lihe Zhang、Demin Zhou、Sulong Xiao
    DOI:10.1016/j.ejmech.2016.01.005
    日期:2016.3
    urgently required to develop novel anti-influenza agents possessing a novel mechanism of action. In our previous study, two pentacyclic triterpene derivatives (Q8 and Y3)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anti-influenza virus entry activities. Keeping the potential synergy of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entacyclic triterpenes and l-ascorbic acid in mind, 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novel l-ascorbic acid-conjugated
    由于流感病毒可以迅速进化,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流感剂。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两个五环三萜衍生物(Q8和Y3)具有抗流感病毒的进入活性。保持五环三萜和生物活性的潜在的协同作用升记抗坏血酸,我们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升抗坏血酸共轭的五环三萜衍生物(18 - 26,29 - 31,35 - 40和42 - 43)。此外,我们评估了这些新型化合物对MDCK细胞中A / WSN / 33病毒的抗流感活性。在所有评估的化合物中,2,3 - O,O-二苄基-6-脱氧-1-抗坏血酸-甜菜酸结合物(30)显示出最显着的抗流感活性,EC 50为8.7μM,无细胞毒性观察到对MDCK细胞的作用。添加时间测定表明化合物30在流感生命周期的早期起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化合物30的处理可抑制流感病毒引起的鸡红细胞血凝反应,并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确定了流感血凝素(HA)与化合物30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解离常数为K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