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虫酰胺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杀虫剂,在国际杀虫剂抗性治理委员会(1RAC)分类中归为第28组(酰胺类)。其作用方式主要包括胃毒和触杀,其中胃毒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与传统广谱杀虫剂不同的是,溴氰虫酰胺具有多谱性,对多种靶标害虫有极高的选择性,同时对多数非靶标益虫安全。
该杀虫剂能够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果蝇、斑潜蝇、食叶甲虫、粉虱、蚜虫、叶蝉、木虱、蓟马、象甲和某些介壳虫。尤其在对付鳞翅目害虫方面表现出高效,还可以选择性地控制刺吸式害虫,在保护植株和果实的同时减少由虫媒传播的病毒病蔓延,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为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此外,溴氰虫酰胺对敏感型和抗性型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如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包括国内主要的抗性害虫——抗烟碱Q型烟粉虱。它能作用于害虫的整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若虫、成虫。同时具有多种传导方式和很强的渗透性,在木质部中移动特性明显,可以通过喷雾、喷淋、滴灌、灌根、沟施、育苗盘处理以及种子处理等多种施药方式。
作用机理溴氰虫酰胺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导致肌肉收缩,最终引起麻痹并造成死亡。经处理后,害虫会迅速停止取食、丧失活力,并显示回吐和肌肉麻痹等中毒症状,最终死亡。
合成方法目前报道的溴氰虫酰胺合成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去除氰基,然后利用光气法先合环再开环;另一种是先形成噁嗪酮环,然后再上氰基并进行开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2-[[5-bromo-2-(3-chloro-2-pyridyl)pyrazole-3-carbonyl]amino]-5-cyano-3-methyl-benzoic acid | 1456712-16-5 | C18H11BrClN5O3 | 460.674 |
—— | methyl 2-[[5-bromo-2-(3-chloro-2-pyridyl)pyrazole-3-carbonyl]amino]-5-cyano-3-methyl-benzoate | 1359859-25-8 | C19H13BrClN5O3 | 474.701 |
3-溴-1-(3-氯-2-吡啶)-1H-吡唑-5-羧酸 | 3-bromo-1-(3-chloro-2-pyridinyl)-1H-pyrazole-5-carboxylic acid | 500011-86-9 | C9H5BrClN3O2 | 302.515 |
—— | 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e-5-carbonyl chloride | 943982-60-3 | C9H4BrCl2N3O | 320.96 |
—— | 2-(3-bromo-1-(3-chloropyridin-2-yl)-1H-pyrazol-5-yl)-8-methyl-4-oxo-4H-benzo[d][1,3]oxazine-6-carbonitrile | 736995-64-5 | C18H9BrClN5O2 | 442.659 |